学术争鸣是保证学术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学术研讨会是学术争鸣的重要园地。因此,召开学术研讨会应该设置保证学术争鸣的必要程序。
学术研讨会是为了让更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案、方法展现出来,以开阔人们的视野,活跃人们的思想。人们在切磋、商讨、争鸣中或分清是非、或找出短长、或明晰思路,很多情况下是不分仲伯、没有输赢的。通过充分讨论,在某种范围、某种程度上对某一问题、某一看法形成共识,也是常有的现象。一个学术研讨会开得成不成功,最重要的标志是各样有价值的观点是否都得到了展示和交流。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应该是学术研讨会的要旨之一。但我们在有些学术研讨会上却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只有一花独放,没有百家争鸣;只有批评者,没有反批评者;只有一致认为,没有不同意见。说是学术讨论,却往往是发言者上台照本宣科了事。虽然也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的话语,但没有安排“批评指正”的程序,叫大家如何发表不同意见?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完善学术研讨会的程序,限制发言者的时间,设立评论者的位置。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开了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学术研讨会,就设立了这样的程序:大会不设主席台,只有主持人和发言席;发言者每位不超过二十分钟,并有十分钟时间接受提问;每半天的会议中间设有十五分钟的“茶歇”——会议安排的茶点和休息时间。此刻,代表们可以喝着咖啡饮料向发言人继续提问或相互间开展讨论。“茶歇”过后更换新主持人。
要完善学术研讨会程序,最根本的还是要转变观念。学术研究有一条规律,就是真理越辩越明,是非越争越清。只有既允许批评,又允许对批评的反批评,才可能碰撞出新的思想或思想的火花,共振出新的信息或信息流,这对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繁荣学术研究是大有好处的。
顺便说一句,在完善学术研讨会程序的过程中,改进学术会议报道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大众传媒上,我们经常可以读到听到看到这样的字眼:“与会者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等等。实际并非完全如此,在一些学术会议上并不是“畅所欲言”,更没有“一致认为”,而且,即使有了“畅所欲言”也未必都是“一致认为”。因此,我们的某些记者也该改变一下关于学术会议报道的观念和写作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