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烧了奖牌为哪般

光明论坛
2002-03-08 来源:光明日报 南 琳 我有话说

最近从报上读到一则新闻,说的是湖北枣阳市西关口喜凤精制小磨麻油厂将所获的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奖牌砸碎,浇上汽油烧了。

多可惜呀!这可是冠以“国际”称号的金奖,是许多商家求之不得的。一烧了之,这其中有啥蹊跷?

用该厂厂长张喜凤的话说:奖牌“水分”太重。原来,与该厂仅几百米之遥的另一厂家,也得了个一模一样的奖牌。按说,人家只要产品质量合乎标准,得了同样的奖牌也无可厚非。问题是这个厂家的产品并未参展、参评,而是在博览会结束十几天后才得的。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使张喜凤怒从心中来。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参展、参评结束了还能得奖,其中的“猫腻”不言自明。

毋庸讳言,近些年来一股“有偿评奖”之风越刮越烈。君不见,随便几个什么人一凑合,便可“名正言顺”地组织个评奖委员会,你掏钱,我发奖,顺理成章。一些奖干脆“明码实价”,不许讨价还价,你想得什么级别的奖以掏的钞票多少而定。去年某地举办了一次产品博览会,参展的一千多个品种全部获得金奖或银奖,其中一家只送了参展费和赞助费,产品根本就未送去也得了个金奖,令该企业“受宠若惊”。你得奖,我得利,双方皆大欢喜。难怪连一些外国人也看准了这条“生财捷径”,频频兜售什么“国际大奖”,专掏中国企业的腰包。

作为企业,想使自己的产品多拿几个奖牌,初衷是好的。作为一种激励手段,适时、适当、真实地评奖,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动力,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但那种以牟利为目的的“一手交钱,一手颁奖”,则严重背离了评奖的本来意义。它不仅混淆视听,扰乱市场秩序,为假冒伪劣产品上市大开“绿灯”,而且产生误导,使一些企业不是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在有偿评奖上做文章。这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消费者,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名牌不是“奖”出来的,而是靠先进的技术、科学的设计、严格的管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出来的。只想靠奖牌来扬名的做法未免太天真了。因此,我要对上述烧奖牌之举说一声:烧得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