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主题为“探寻中关村发展之路”的《新闻聚焦》自2月25日推出以来,受到各地读者尤其是中关村各界人士的欢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对此非常重视,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陆昊为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陆昊说:“过去,北京市政府要求我们‘多干事,少说话’,所以中关村管委会的干部一直大力约束自己。但我们越来越发现,媒体的参与和公正报道有助于加快很多问题的解决。光明日报这组报道深入、客观,观点鲜明,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具有代表性,对中关村的发展将大有助益。”针对《新闻聚焦》所反映的问题,陆昊重点介绍了中关村正在着手建设的四大体系。
陆昊说,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从海淀园的原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展起来的,在1997年时增加了丰台园和昌平园;在1999年6月5日国务院批复时,形成了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包括电子城科技园和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亦庄科技园。目前中关村的基本定位是:海淀园作为研发区,同时有少量产业基地和部分商务活动场所;其他四个园主要承担产业基地的功能。
中关村着手的四个体系建设中,首要的是人才引进体系建设。中关村不仅仅需要高级技术人才,更需要高级管理和营销人才。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明确规定,中关村的任何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可直接聘用高校非北京生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此一项,中关村科技园区在2001年7月份,就一次性接收了北京地区高校非北京生源的学生5000余人,满足了支撑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总量性人才需求。
中关村对归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也在增强。中关村与北京市有关部委联合建立了留学生服务体系,自2000年7月以来,已有7000多名归国留学人员进入这个服务体系咨询,有3000多人表达了创办企业的意向,有1000多个团队正在办理他们的创业企业,已有500多个留学生团队领到了营业执照。
去年,有关部门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在全国率先决定,允许外商与中关村的自然人进行合资创业。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允许中关村科技园区外商资本低于25%的企业开设外汇资本金账户。这一系列重要的创业性支持政策,都为中关村吸引各种创业人才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
陆昊介绍说,中关村正在大力着手第二个体系的建设,就是创业孵化器体系建设。孵化器的功能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基本物业,其次是基本创业,而最重要是市场体系的支持。
中关村已出现一批重要的由社会投资主体兴办的孵化器,一个很好的现象是大企业在办孵化器。这意味着孵化器将越来越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由非政府组织兴办的孵化器为被孵化企业提供各种优惠的、低于平均市场价格的优惠服务,它惟一的收入来源,是要获得基本的创业性股权,也就是在风险资本进入之前的早期股权。这种模式正越来越受到中关村创业者的认同。
陆昊说:“我们目前正在从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供更好的现代化服务体系。比如说,我们的商业环境问题、写字楼的物业管理问题、双语学校建设和医疗服务问题等。二是投资者与技术所有者之间的高效率选择、对接体系问题,也就是资本所有者如何用最高的效率来选择想投的项目,技术持有者又如何用最高的效率把所获得的成果推荐给想投这个领域的投资者。这需要中关村技术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咨询服务市场等中介服务经济的完善。”
目前中关村正在大力推进的第四个体系的工作,就是中关村的资本市场建设。资本市场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促进风险投资活动的规范化。中关村当前风险投资还没有大规模开展,主要问题是法律问题和退出通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陆昊说:“法律方面我们听到了很好的消息,中央立法机构已在制定有关投资基金的立法,我希望它能早日出台。出台以后,将会解决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问题,大量的私募基金将得到规范化的法律保护。随着我国股市二板市场和三板市场的逐步开通,以及产权交易市场的成形,退出通道问题将会得到相应解决。另外,中关村在风险投资的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做了重要的探索,我们已经率先在全国推出了有限合伙的有关立法规定。同时,中国第一家有限合伙的风险投资机构——天绿创业投资中心已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注册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