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运过后细品票价上浮

经济时评
2002-03-19 来源:光明日报 田学斌 我有话说

一年一度的铁路春运日前宣告结束,火车票价格听证会也已渐渐被人忘却,但我以为,在春运过后,对车票在运输繁忙的季节是否应当涨价的讨论并非“事后诸葛”。

铁路部门和一些学者从铁路经营的成本与收益、铁路与公路的比价、铁路票价增长幅度与人民收入增长幅度比较的角度分析,提出“削峰平谷”和保证旅客走得了、走得好的目标,得出铁路票价偏低的结论。但是消费者大多反对铁路票价在春运期间上浮。他们反对“削峰平谷”的涨价理由:一是“削峰平谷”不能实现。因为春节期间很少人因为票价上涨而放弃回家团圆。二是伤害了消费者特别是打工者、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借春节大家回家过年的时机,涨价宰客。三是有代表认为,目前铁路的服务质量、乘车环境没有多大改善,涨价没道理。我认为,消费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春运期间的铁路票价上浮提出批评和反对意见,是正常的,但是一些基本的道理恐怕还需要冷静分析、理性思考。

经济学认为,垄断行业如铁路、邮政、电力等的定价行为,要受到政府的管制,这样才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也有利于社会总福利的提高。在价格听证中,倾听消费者的声音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中国的铁路运价确实不算高,与运输市场的公路相比,就有不小的差距。价格差距,加上铁路的安全性高、信誉较好等因素,就会吸引大量旅客。而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收益也相应较多:价格不贵、有安全保障、不用担心被半路“转卖”等。这些价格和非价格的好处加起来,是不小的“福利”。只不过非价格的“收入”往往被消费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春运期间,旅客归心似箭,实际上铁路票价的价值就会比平日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有所提高。虽然提高的幅度要看不同的心理状况和收入水平,但老实说,收入的因素(因而票价的上涨及其幅度)是次要的,年毕竟要过嘛!列车价格适当上涨,当然要减少消费者的福利,但减少的福利与消费者回家的预期比起来,仍然有不小的空间。即使加上严重超员和服务不良等“支出”,消费者也还是“有利可图”的。这是消费者的行动给我们的回答。因为如果消费者觉得无利可图,就不会受这“劳什子”罪来挤火车、回家过年了。

经济学家不相信你在说什么,而是从你的行动判断你的好恶。消费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当然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以我为例可以说得清楚明白些。我和大家的心理并无区别,也是追求物美价廉。可是春节期间,平常25元(石家庄到邯郸的空调票价)的客票价格,在我心里可以上浮一些;如果有座位,50元我也愿意购买。这当然和我的收入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一年一次的春节给我的“价格”远远高出这个数字。这样的经济学道理,许多消费者不一定清楚。

经济学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尊重经营者的利益,因为只有双方在交易中都有了“剩余”,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社会总福利才会增加。这是经济学永恒不变的“追求效率”的目标。

因此,以经济学的眼光衡量,铁路客票的上浮有一定道理,且用价格机制来调节客运需求是在运能基本固定的条件下的唯一选择。同时,价格调整也要有一定的幅度,幅度过小,比如上调10%,就很难发挥价格调整需求的作用。当然,上涨的幅度不可过高,过高的价格对弱势群体不利。这是需要提醒经营者注意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次铁路票价的上涨,有专家竟然表示,“春运期间提价是违背经济学原理的,旅客数量多了,相应的成本也应该降下来。”我不知道这位专家眼中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旅客数量多了,什么成本应该下降呢?

还有人对铁路部门提供的成本、盈利情况表示怀疑,这也是正常的。铁路部门为了调价,当然会想方设法抬高成本、减少盈利,“仓促”的外部审计也会失灵,数据可能失真。其实,垄断行业的成本,很难说清楚,不必在这方面耗费时间。消费者代表也无需参考它的成本,只要算算自己愿意为春节回家还能够承受多大幅度的价格上涨,据此提出自己的主张就够了。一文不涨的主张看似彻底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实际上不可行。实际的办法,是在上涨的幅度上面讨价还价,这是理性的行为。

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远比政府定价精致、有效且费用低廉。在美国,原来由政府对铁路建设进行补贴、捐赠土地,后来逐步放开管制,如今把铁路运输公司实行了民营化,由私人部门来经营,经营情况不错。这样的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市场化运作,降低它的垄断程度,就会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当然是后话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