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治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子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他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全军优秀教师称号,有10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军队和国家级奖励。
赵子忱上大学时学的是自动控制专业,本应成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毕业没多久,就改行干上了政治理论教育工作。
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为他步入“仕途”铺上了“红地毯”。
勤奋好学加上出色的表现,使赵子忱的“仕途”一帆风顺。但他却多次“辞官”,只愿做一名普通的政治理论教员。
20世纪70年代初,赵子忱在原军委炮兵宣传部从事理论教育工作,一干就是八年。这时,全国正在拨乱反正。新组建的沈阳炮兵学院急需人才,赵子忱动员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的妻子,和他一起到炮院工作。
1986年,院领导找赵子忱谈话,准备安排他担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他主动提出继续留在教员岗位上,又一次放弃了走“仕途”的机会。
调入南京政治学院后,在这所全军闻名的政治理论院校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赵子忱更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他曾先后任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学报主编、哲学经济系主任,教学科研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1995年教师节那天,赵子忱代表全院教员做先进典型发言,谈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收获和体会。也许是情不自禁,那天的发言,他讲得特别动情,教员和学员们也听得特别认真。直到今天,一位青年教员还记忆犹新,“听了赵教授的发言,我流泪了,手掌也拍红了。”可谁也没想到,表彰大会结束后,他就辞去了系主任职务,专心从事教学工作。
从1988年开始,赵子忱就对精神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历经10年跟踪研究,他写出了关于精神产品的系列文章,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为国家制订文化市场管理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其中《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产品生产》入选全军第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同年,又入选全国第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精神产品的经济分析》是《经济研究》发表的第一篇系统论述精神产品的学术论文。关于精神产品研究的专题成果,获全军院校第三届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十年磨一剑”。历经十余年苦心钻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研究”,终于在学术界独树一帜。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领衔主研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方向,多次被总部专家组测评为“国内领先”。
在人们的想象中,理论是枯燥的。但不少人说,听赵子忱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如沐春风,是心旷神怡。那么他是如何把马列理论课讲得引人入胜的?
做为政治理论教员,赵子忱以一名理论战士守土有责的自觉意识和理论勇气,始终坚持“老祖宗不丢,新问题不躲”,把攻克教学中的理论难点和现实热点问题作为深化理论教育、坚定学员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关键。在个人学术科研的同时,通过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先后参与编写出《邓小平理论研究综述》、《邓小平理论教学疑难问题解答》等教学参考资料,并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含金量”。他运用渊博的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周到、精致的分析,丝丝入扣,令人信服、叹服、惊服。因此,他的课深刻生动、鲜活感人,深受学员欢迎。
赵子忱在教学中十分注重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培养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对九八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专业《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教学中,他主动为学员开设“如何撰写科研论文”讲座,要求每个学员报选题,然后一个一个讲评学员所选课题是否有新意有价值,并指导学员的论文写作、修改。他教授的学员三分之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部分论文还在《求是内部文稿》、《新华文摘》等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刊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教员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员成长进步的引路人。赵子忱长期坚持“四到”。每年新生入学时,到新学员中了解入学入伍动机、专业思想、献身国防的态度,当好“编外政工干部”;教学开始前,到学员中了解学习态度、对课程内容了解的程度、存在的难题,以便在教学中加以解决;学员外出调查实习归来、放假返校后,到学员中了解接触社会生活后的反映,引导学员正确看待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抓住主流和本质;毕业分配前夕,到学员队与学员谈心,讲环境与成长的关系,讲自己的人生经历,让学员明白,分配是人生的重要选择,而不是终身选择,鼓励学员服从组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