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一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社会是以一定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又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与精神生产活动的有机集合。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社会发展最终又集中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社会财富才能极大丰富。而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市场经济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中占有重要位置。可以说,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坚实的物质前提,后者是前者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不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就只能是一种空想。当然,市场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文化、思想、道德等,市场经济能为其提供发展的机遇和条件。把握了这些条件和机遇,就能形成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步,它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人类的发展,首先是在自然经济形态中。由于生产的发展,在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展开的社会分工得以形成,自然经济形态逐步瓦解。在社会分工的前提下,人们的交往采取商品货币的形态。人们通过商品交换相互联系,并逐步以市场为中心拓宽人们联系的范围,根据市场反映出人的多样性需要,开掘人的各种能力。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
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始终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然而,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制性,人的主体地位被埋没。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把个体利益相互划分开,从而使个体有了独立地位,并且成为自主生产经营、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自负其责的个体主体。这种个体主体的地位,在市场交换活动中获得了社会的普遍承认。
第二,形成了人的全面关系。人是在关系中存在的。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受生产和交往空间局限性限制,只能形成简单的或片面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市场调动了人的多方面需求,引导出人的多样性活动,并要求全社会广泛参与,从而使人的关系日益趋向全面,其物质生活关系突破了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范围,其观念的关系则超越了狭隘的传统意识和思想,在最广泛的社会范围结成经济的、伦理的、法制的关系。
第三,促进了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把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所有个体主体联系起来,从而使市场全面地反映出人的多样性需求,因此引导个体主体去进行各种生产,并预测市场的潜在需求。这样人的能力就得以在空间上展开,并根据潜在的需求调动自己的潜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不仅如此,市场经济还通过普遍的交换活动,使人的能力得到互补,使人的整体能力不断增强,带动个体能力的提高并趋向全面。
不可否认,历史上的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它积极的历史意义,又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瓦解了人对土地对他人的依附关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市场经济,一开始就不能也不可能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来实现,而是通过物的商品形式自发表现出来的。“在自由竞争的情况下,自由的并不是个人,而是资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第159页)。人受物的控制,物作为一种异己的独立的力量统治着人。
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是首次可以成为不以牺牲人的全面发展为沉重代价来换取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
我国建立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有着本质区别。我国是在有几千年传统文化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思想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实践,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就是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稳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是前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根本目的。目前,我国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正是顺应了这个前提与目的,使人们及时、正确地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条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有自觉意识的创造活动,使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注重改造自身,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注重创造精神财富,以摆脱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无序性,避免或把在市场经济中付出的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社会主义既要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又要克服其历史的缺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创造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使人的自由个性最终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