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包括一些院士在内的200多名科技专家向全社会发出“科学消费”倡议,紧接着,中国消费者协会将2002年的消费宣传主题定为“科学消费”。最近,中国科协、中消协联手正紧锣密鼓地举办展览、研讨等多种宣传活动,目的在于提醒广大消费者关注自身的消费行为。
某产品广告的“排毒理论”称经过科学研究发现,人体内毒素可分为几层,第一层分布在胃肠道中,最深层分布在血液和微循环系统中,提出要从浅层到深层全面清理毒素云云。
专家认为,这种所谓的“排毒理论”无医学根据,纯粹是厂家或商家杜撰出来的,目的就是起一种暗示作用,通过所谓的科学理论来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宣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非常大。而在现实生活中,不科学的宣传却随处可见,有些医疗广告故意夸大疗效,以“最高”、“最佳”、“有效率100%”等不科学、不客观的语言误导消费者,有些打着“医食同源”的旗号,宣传食品的医疗功效,用不科学、不可能实现的虚假承诺欺诈消费者,更有甚者,用封建迷信误导消费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也有一些商家,打着科学的旗号推销其产品,宣称保健作用有限的产品,可以代替药物的治疗。专家指出,一些厂家或商家借助人们对科学理论的崇拜,喜欢“伪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科学理论”,他们用一些外人难以听懂的科技名词迷惑消费者,使一般消费者不明就里,成为他们追求暴利的牺牲品,这种影响甚至比简单地夸大疗效和功能更容易引人上当。
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带来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怎样才算吃得好、吃得科学,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面临一个学习的过程。
据统计,目前,仅北京市小学生的肥胖率就已达到了15%至2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派出一批营养专家来北京开展系列减肥计划,要求给孩子多吃以蔬菜为主的食物。
一项健康调查也表明,现在高血脂、脂肪肝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城市中的中年以上人群面临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专家指出,近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饮食结构呈精细化,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大量增加,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脑力劳动时间延长,体力活动不断减少,豪华装修所带来的室内污染、不规律的假日生活都在危害人们的健康。
专家认为,在全社会大力宣扬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科学消费,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否则,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带来社会的负担。
在现实生活中,虚假的宣传总会使一些人上当受骗。而一旦骗局败露,又使人们增加对市场的怀疑,这方面,保健品市场的兴衰成为最好的例证。
曾几何时,保健品成为市场的宠儿,广告铺天盖地、企业财源滚滚。然而,如今保健品早已风光不再,消费者对保健品宣传的不信任,直接导致了这一市场的不景气。
有关专家指出,提倡“科学消费”,除了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以外,消费者提高“科学消费”的意识,也是重要的一环。只有公众“科学消费”意识的提高,才能更有效地起到监督市场的作用。
据了解,在今年的“3·15期间”,有关部门将组织开展对有悖“科学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活动。监督检查的重点是食品、药品、建筑装饰材料等。监督检查的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中消协有关负责人指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是科学消费的前提。科学消费,首先要求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消费知识和科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日常消费活动,完善消费结构,使既定的收入获得最佳的消费效益。组织开展以“科学消费”为主题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目的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科学消费”的意义,宣传科学消费知识。活动期间,还将开展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广告与科学消费”评议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当前商品广告中不符合“科学消费”要求的现象,组织广大消费者和专家开展评议,旨在提升广大公众的参与意识。通过评议,规范广告宣传,增强广大消费者对广告的客观认识,从而提高科学消费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