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31日,北京广渠门中学第一届“宏志班”举行开学典礼。它标志着中国第一个高中扶贫班诞生。迄今,“宏志班”已经招收了7届、319名学生入学。前4届毕业生百分之百升入大学,其中,85%进入北大、清华、人大等重点高校深造。
然而,至今仍有一些人认为,像北京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没有必要办宏志班。
北京广渠门中学认为,经济发达地区需不需要办“宏志班”,应该由当地学生的家庭实际经济状况决定。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就是这样办起来的。
在“宏志班”诞生前,记者曾与北京广渠门中学共同就贫困学生升学问题进行调查。
北京显像管厂工人宋维世说:“我每月300元薪水,母女两人居住一间8平方米平房。女儿是201中学班干部、共青团员、少先队大队长。我小时候家庭贫寒,中学未上完即退学,现在,女儿又将面临与我同样的命运。”北京五金工具八厂工人袁绍泉说:“妻子病逝前曾再三叮嘱我,咱家祖祖辈辈没人上过大学,将来一定要让儿子上大学。现在一家三口,每月仅有380元收入。而一个高中生,一学期学费、书费等要花多少钱?怎么供养得起。”家庭总收入450元养活全家4口人的盲人程惠华含着热泪说:“广播里几乎每天都在讲,北京这里在捐款给‘手拉手’办学,那里在资助希望工程办学,为什么对身边的穷人不拉一把呢?”……
数十名贫困学生家长所反映的问题,深深震撼了参加调查的每一个人的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不能忍受的是,学生因为家庭贫寒失学。”广渠门中学校长李金海对记者说:“我们一定要办高中扶贫班。并要聘请优秀教师教育这个班的学生。”
古人说得好:人穷志不短。为了勉励学生刻苦学习,广渠门中学将高中扶贫班取名“宏志班”。
今天的北京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已不能与1995年同日而语。然而,最近记者在广渠门中学采访发现,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北京仍然需要“宏志班”。
第6届“宏志班”学生高明,来自北京远郊,2000年进校。他父亲在他一岁时病故,继父在他上初中3年级时病故,母亲在他15岁时右肾查出癌症被迫病退。以后,母子二人背负着28万元医疗费债款,每月靠500多元退休金度日。为减轻家庭负担,他曾想退学打工,被母亲制止。高明中考以优异成绩考进“宏志班”。他对记者说:“没有‘宏志班’,我可能未成年就得开始做工。”
学生毛雯鹏说:“我的双亲都是身体多病的残疾人,原在同一家工厂工作,父亲下岗后,每月200元生活费;母亲退休后,每月600元退休金。我靠北京市西城区一位人大代表资助上完初中,2000年考进‘宏志班’。”
广渠门中学介绍说,前7届“宏志班”报名人数同招生人数的比例大致为3比1。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广渠门中学年年办“宏志班”,仍然还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
广渠门中学算过一笔账:在北京办一个50名学生的“宏志班”,1995年大约需要投入7.6万元;近几年大约需要19万元。
1995年前后,广渠门中学每年的“三产”收入大约有170万元。补贴教师结构工资、改善办学条件用去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资金后,尚有足够的资金补贴“宏志班”开支。即使如此,广渠门中学在媒体上发出“宏志班”招生简章后,不少人士仍然立即伸出援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常务副会长于熙钟说:“工商联可以每年资助每名学生800元学习、生活费。”77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曾永年承担起一名学生的全部开销。景晓春夫妇将90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宏志班”。门头沟农民郭惠敏向“宏志班”捐赠3000元。
1998年前后,北京建设两广大道,广渠门中学的“三产”用房被全部拆除,学校“三产”收入减少150万元。“宏志班”办学经费顿时捉襟见肘。首钢集团公司闻讯,立即捐赠200万元。以后,北京市教委、建工集团等27个政府部门、工厂企业和个人纷纷向“宏志班”伸出援手。广渠门中学很快筹集到1100万元资金。近年来,银行利率一再下调,学费大幅度上升,从320元增长到1600元,银行利息难以支撑宏志班正常运转,北京市委、市政府表示:“‘宏志班’经费缺口,全部由市里解决。”现任校长吴生对记者说,“宏志班”将继续坚持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