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像史书的巨作

2002-04-04 来源:光明日报 冯天瑜 我有话说

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叶,摄影术传入中国已历数十载,关于这场革命的历史前因、社会背景、爆发经过,其事其人,被摄入镜头的所在多多,这就为以图像史书表现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是尚未发明摄影术或摄影术极不普及的时期发生的历史事变(如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法战争)所无法企及的。以往我们见过一些反映辛亥革命史的照片集,足见前辈和时贤已注意到利用摄影资料表现辛亥革命,但此类图籍或失之单薄,或显得零散。而在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推出的《辛亥革命大写真》却给人以惊喜,这部由近代史专家章开沅先生主编,王兴科先生执行主编的图像史书,利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丰富馆藏,又向全国各相关单位采访征集,所获宏博,使是书收录3800幅照片,配以论说20万言,分背景、开端、同盟、风潮、首义、响应、共和、终结、文物、纪念10篇,全方位反映这一意义深远的革命运动,成就一部图像史书的煌煌巨作,用图文互照的形式集半世纪以来辛亥革命史研究之大成。是书刊印的照片,有的虽然人所熟知,但以往分布各书,散金碎玉,其深广意蕴难以彰显,今次汇编于一个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大系统中,其历史内涵方得以昭著。如《背景》篇中的若干照片以往习见,而列入本书,呈现出晚清社会生活的生动长卷,为辛亥革命何以发生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形象诠释。有些照片则罕见或首见,如湖北军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及各省军政府的各部门照片,以往少见,今次一一详列,大有益于从制度文化层面研究辛亥革命及民初政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我们慕名已久,这次得见其中40余位的照片,甚慰人心。辛亥武昌首义的主要领袖和彭、刘、杨三烈士的英姿以往常见,《大写真》除他们之外还陈列了许多首义参加者的照片,堪称首义群英谱。反映阳夏战争、江浙联军合攻南京等战役的照片,也较以往诸史册收录详备,一览之下,每有身历辛亥诸战事的感觉。1912年1月刺杀袁世凯事件,《大写真》刊出当时多幅新闻照片,我们首次得见张、黄、杨三烈士的英姿,以及当年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种种具体情状。这些照片都使我们一新耳目,获得历史的现场感。而历史现场感的获得,极有益于史学工作者,陈寅恪先生曾专门著文论及与古人处于同境,以获得理解之同情的重要性。广而言之,历史现场感的获得可以为一切历史阅读者提供升堂入室的门径。

中国古有“左图右史”之说,原指藏书丰富、博览群籍,后申发为著史兼及文字和图录,使图文比照、相得益彰,这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然古代之图,限于地图等图籍,其功用不能与照片相当。而《大写真》充分利用近代摄影术普及提供的照片资料积淀,并开掘其蕴蓄的历史意义,聚沙成塔,将图像史书的优长大加发挥,从而具有颇高的史料价值和特殊的教化功能。

《辛亥革命大写真》湖北美术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