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走过了拼搏奋进不懈追求的一百个春秋。2002年5月6日,太原理工大学将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一百年来,这所世纪学府历经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山西大学工学院——太原工学院——太原工业大学、山西矿业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一百年来,学校已培养了十三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广大毕业生根植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播撒于世界各地。
学校办学百年,名师荟萃,英才辈出。他们中有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有一代知识分子楷模栾,有开创了我国圆弧齿轮传动技术研究的著名机械学专家朱景梓,更有一大批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奉献才智、建功立业的优秀人物。从今天起,本报特开辟《太原理工百年星河》栏目,展示这所世纪学府的部分杰出人才,以庆祝她的百年华诞。
玉门关,曾是历史上的边关塞外,在人们眼里,戈壁沙漠,荒凉苍茫。但是,也就是在这里,钻出了自喷油井,发现和开发了我国第一个大型油田——玉门油田。从此,玉门以新兴石油工业城市的骄人风姿取代了“平沙万里绝人烟”的边塞沙场形象。
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中国石油事业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太原理工大学的前身山西大学校工科毕业的优秀校友孙健初先生。
孙健初,字子乾,1897年8月18日出生于河南濮阳。他思维敏捷,聪慧好学,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山西大学校工科采矿系。在这里,他掌握了报效祖国的知识和本领。
孙健初一毕业就进入瑞华地质研究会工作。这个研究会是由瑞典化学博士、地质学家新常富教授于1920年发起组建的,其目的是“搜集地质标本,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在研究会的工作,孙健初在掌握地质学理论的基础上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他曾受新常富教授的委派,到五台山开展地质调查,经过深入研究,发表了学术论文《山西太古界地质之研究》。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经历和锻炼为他日后开展石油勘探及其它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2年,他对皖南九华山地质背景作了调查,撰写了学术论文《安徽南部九华山一带之地质》。同时,还调查了安徽繁昌、铜陵等地的铁矿,与他人合作完成了《皖南铁矿报告》。1930年至1933年,他先后三次调查了绥远、察哈尔的地质矿产,撰写了《绥远及察哈尔西南部地质》一书。其间还探明发现了总储量达4亿多吨的20多个煤田。1934年,他参加了实业部地质调查所主持的黄河上游水利及沿长城边境的地质调查。他与地质学家侯德封负责的小组,历经5个多月,踏遍甘肃、宁夏的十几个地方,测绘完成了黄河上游地质图16幅,两人合作完成了论文《黄河上游之地质与人生》。文中对地层的层序及其经济意义、地文与人生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就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
1935年,他率领勘探队员翻越祁连山主峰三下洒泉,历尽磨难寻找石油,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一年。英国人为讨好日本,封锁了滇缅公路,大后方石油奇缺。在这极度困难的时候,孙健初挑起重担,去玉门找油。他根据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关于玉门县“水上有黑脂……取其脂燃之”的记载,大胆怀疑国外学术权威提出的陆相不能生成石油的结论,带着六七个人,骑着骆驼,翻过乌鞘岭,穿过嘉峪关,到达玉门老君庙一带进行石油地质勘察。这个地方条件恶劣,生活艰苦,但他与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野外勘察工作,探明了该区域的生油层、储油层和地质构造等,并于1939年10月拿出了《甘肃玉门油田地质报告》,绘制了翔实准确的地质图,从理论上确认了这个地区石油的存在和可开采性。根据孙健初的建议,定位于老君庙的一号钻井在钻到115.5米深处即遇到了油层。为此,周恩来同志还安排运送了陕甘宁边区延长油井的两台钻井机前去支援。玉门油田以后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孙健初的勘探结果。
1942年春天,到美国考察的孙健初在认真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撰写了《美国地质概论及其寻究石油之方法》和《发展中国油矿计划纲要》。其中将中美两国地形地质加以比较,指出中国可能有油区域的总面积约为700平方公里,随后的石油勘探实践证明了其大部分预见的正确性。
1949年8月,兰州解放。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贺龙致信孙健初,称赞他为祖国石油工业所做的突出贡献。后来,彭德怀、贺龙还拜访了这位中国石油事业的功臣。
1950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石油工作会议上,孙健初被推选为会议主席,领导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勘探方案。会后,他被任命为国家燃料工业部全国石油管理总局勘探处处长兼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
1950年10月,全国石油工业展览会在北京举办。孙健初在会展期间热情洋溢地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汇报了“关于全国石油工业发展状况及大西北的勘探开发远景”,勾画出了新中国石油事业大发展的壮丽画卷。
1952年,孙健初撰写了《中国各重要油区地质情况及开发计划》,主持编制了《全国石油勘访方向图》。1952年11月10日,正当这位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为建设新中国大有作为的时候,由于意外的事故,孙健初不幸与世长辞,年仅55岁。
汾河呜咽,为失去一位在她身边成长的优秀学子;玉门挥泪,为失去一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如今,在孙健初先生逝世50周年之际,在他的母校——太原理工大学百岁华诞的时候,两万余名师生更是深切追忆和怀念着这位杰出的师长、前辈和校友,这位功高德劭的人民科学家。他的事迹和精神已成为这所世纪学府宝贵的财富,已成为激励后继学子们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的动力和热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