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盟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介入以巴冲突,试图以其独立外交挽救中东危局,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应有的政治影响力。未料,这一努力连连受挫:先是挨了“沙龙的耳光”,继而遭遇美国的冷眼,最后不得不再次承认美国主控中东事务的现实。
欧洲舆论为此不免备感沮丧,但冷静的观察家们却从中看到了“政治欧洲”的曙光,感受到了欧洲日益强大的希望。
面对以巴暴力冲突不断升级的危险局势,欧盟强烈要求以色列遵守联合国安理会1402号决议,立即从巴控区撤军,回到和谈轨道上来。针对美国偏袒沙龙政府并批评阿拉法特,欧盟认为:以色列的镇压已超出了“正常反恐斗争”的界限;巴民族权力机构是巴唯一合法政权,阿拉法特是巴方唯一的合法对话者。
4月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甚至宣布美国对中东的斡旋失败,并呼吁举行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会议来调停巴以争端。他说:“调解中东危机只由一国垄断的状况应当结束了”,“这种单边调解如今已不具备任何分量”。这分明是在敦促美国让出中东和谈主要调解者的地位,也是一次罕见的对美国的公开挑战。当天深夜,欧盟15国外长在卢森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遣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和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外交大臣皮克于次日赴中东斡旋。他们与阿拉法特会面的要求遭到了以色列的拒绝,两位特使当即取消与沙龙总理会晤的计划,愤然飞返欧洲,一次重大的“独立外交行动”无疾而终。
随后,美国断然拒绝欧盟关于放弃“单边斡旋”的敦促,决定派遣鲍威尔前往中东。鲍威尔表示:“目前我们不想召集一次大会,除非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大会服务于什么目的。”当然,美国并未撇开欧洲,一如“9·11”之后的反恐战争,华盛顿启动了“布什—布莱尔轴心”,共同商讨整治中东危机的大计。
对于美国决定扩大介入以巴冲突和美英首脑会晤,欧盟发言人只能表示欢迎,但普罗迪及欧盟轮值主席国领导人迄今缄默不语。欧洲各国媒体的评论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苦涩味道。
与美国相比,欧盟有更多的理由参与中东和平进程。欧洲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甚于美国,欧洲与中东国家和阿拉伯世界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就安全方面而言,中东战乱危及环海为邻的欧洲的稳定与安全。因此,早在1995年,欧盟就与包括巴以在内的地中海南岸12国确定了“总体伙伴关系”。双方同意将这一地区变成“安全、自由和均衡发展”的地区。在巴以冲突中,欧洲担心的是,一旦中东局势失控,将殃及整个西方世界。
欧盟近些年来一直在力促中东和平进程,但大都是在美国主导下的边缘行动。现在,欧盟欲以其“独立外交”调停以巴冲突,甚至想与美国分享中东和谈的主导权,这自然遭到华盛顿的防范。以色列所以冷遇欧盟,说穿了还是因为有美国的撑腰。欧洲人也在反思,舆论普遍认为,欧盟面对严重危机表现得如此软弱无力,归根结底是缺乏政治统一和军事独立。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说:“如果欧盟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那么它就可以把美国、俄国、联合国以及冲突各方的领导人叫到布鲁塞尔,协商停火和寻求和平,但目前这是不可能的。”
确实,欧盟现在还远不是“强大的政治实体”,甚至还算不上一个政治实体。但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政治统一的呼声也日益强烈。此次欧盟独立斡旋以巴冲突、向美国发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充分体现了欧盟各国政治统一的意愿,甚至可以认为是欧盟政治统一进程的新起点。
正是由于欧盟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华盛顿才增加了对中东的翰旋力度。欧盟此次外交努力并未完全付之东流,其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不可低估,“政治欧洲”的曙光业已显现。(本报罗马4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