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思想在这里交汇和深化

2002-04-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瑞英 我有话说

一张不过几十个字的“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小海报,竟引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交叉科学的学者们常常在周日一大早就来到位于北京东四附近的科学史所学术会堂。只见他们有的拿着一摞杂志,有的拎着一捆书,还有的抱着一堆资料。一问才知,这是学者们把自己看过的期刊杂志送给讲座,也是在开展“杂志交流交友活动”。他们进门后,便忙着分类、交换,使满满的会场愈发热闹起来。

“我读过他的书,可没机会听他讲。”坐在前排的一位青年学者望着80多岁的讲演者国学大师张岱年对他的同伴说。青年学者,即便是博士生听不到本领域、本专业的一流大师讲课并不新鲜。而“天地生人义务学术讲座”组织的多场学术活动,一下子缩短了这种距离。像著名学者任继愈、中科院院士马宗晋等数十名院士、大师都曾到这里与几代学人交流学术思想,探索学术课题,预测学术前沿。

“今天我们就吴大猷先生提出的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只有技术问题,从科学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与交流。谁有问题可提出。”席泽宗院士的这番开场白,使会场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接着,请教的问题从规律到范畴,伸向各个层面。席院士则旁证博引、深入浅出、耐心讲解。

阵阵掌声,不时回荡会场。学术火花在这里碰撞;学术激情在这里燃烧;学术理论在这里交融。

一代名师的学问和风范对学界的影响十分重要。正如该讲座的主要创办者宋正海研究员所说,文化需要研究,需要创新,需要积淀,需要传播,更需要呵护,而这些应有老一代学者的指导和传帮带。

宋研究员介绍说,“天地生人义务学术讲座”创办于1990年。10多年来,组织者和讲演者不计报酬利用节假日默默地耕耘这块科学园地,现已开讲460多场,举办了1200多个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参加学者近2万人次。该讲座以大跨度交叉研究、思路广阔、观念新颖和富有启发性得到学术界的好评。

贾兰波院士说,天地生人研究代表了现今科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张岱年教授认为,把天学、地学、生学、人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是中国的优势。更多的学者则说,该讲座是学术交流与提高的一方净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