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双向选择”实现双赢

2002-04-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金福 我有话说

“学习上服从老师指导”对大多在校学生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这在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却成了“旧皇历”,如今,在科研实践上,学生和院士、博导实行“双向选择”,不仅老师可以选择有特长的学生,学生如在科研活动中感觉科研项目不适合自己,也可以把老师“炒”掉,重新选择导师。

让学生自己定位

已读大学四年级的徐国光,从小喜欢遥控汽车,但在参加科研小组时,却被分到了线路设计小组,“由于我不了解系里的培养计划,当时想这下完了,由于我不喜欢,也就很少参加系里的科研活动,只到研究遥控汽车的李老师来找我时,才明白原来我也可以选择老师,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项目”。由于对遥控汽车的爱好,徐国光的课外科研制作“自动车设计与控制”获得了全国“挑战杯”二等奖。像徐国光这样选择老师,系里成绩突出的新生都有这样的机会。

为了给每个学生创造“双向选择”的机会,系教学办对选拔出来的优秀生依照他们的兴趣进行特殊培养,并制定了预备培养滚动制度,即每年从新生中依照学习成绩选取10%的学生进行预备培养,让学生给自己在所学专业中定位,选择研究方向,大学四年中每年进行一次师生双向选择,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所学专业。成绩在预备培养名单之列的学生,还可以申请本硕连读、硕博连读,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自控系党总支书记袁国秋告诉记者,“‘双向选择’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优秀毕业生,同时在选择中让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最佳结合,让学生自己定位,让老师精心指导,双方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在教学中是一种‘双赢’”。

给科研一个舞台

科研是对学生所学课程的一个综合检测,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中,通过资料的收集、课件的研究、论文架构的设计可以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参与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的个别院系形成了“老师指导方向十年不变,学生对专业四年讨厌”的恶性循环。东南大学自控系对科研活动却另辟蹊径——把科研项目摆上桌面,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实行双选,搭建一个科研舞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和学生一起参与科研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自动控制专家冯纯泊教授对此大加赞赏,“国际上大的科研成果的取得无不是团队合作的结果,现在我们系的这种科研方式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同时也给科研活动建了一个大舞台”。

为教学明确方向

“双向选择”的目的就是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挥他们潜能,提高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曾参与多次大型科研活动的吴国华同学对“双向选择”感触颇深,“‘双选’对我来说,最大的收益就是使我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当参加第一次科研项目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找资料,到哪里找?图书馆、光盘室、期刊索引我一下子作了本来大学四年都可能作不完的工作,而现在我一个人作科研项目都能有条不紊”。

通过双选,指导教师也可以更系统地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避免了学生所找资料与教师指导方向的脱节,博士生导师李奇教授在实行双向选择后最大的感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较早地明确了研究方向,避免做重复工作,更好地把研究课题做得更深入、更透彻,有所创新,使学生在自己所喜爱的方向上有所突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