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功高德劭 风范永存

2002-04-23 来源:光明日报 史文利 我有话说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有一位受人尊敬、功绩卓著的教育家,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前身)首任院长赵宗复。他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严谨治学,把毕生精力和满腔热忱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为山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奠基性贡献,培养出了一大批文教科技专业人才。

赵宗复一生渴求真理,心系祖国命运,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他自青少年时期便接受了马列主义,产生了追求民主自由、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他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就在学生中积极宣传进步思想,进行革命活动。他还和在党领导下活跃在山西的“剧宣二队”来往密切,并以公开身份多次对他们进行掩护。后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在进山中学任校长期间,团结和影响了一大批爱国师生,为三晋大地播撒下了革命火种。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他曾把不少进步青年输送到解放区。1947年,阎锡山为控制进山中学,清除进步力量,将赵宗复调离学校,师生曾举行盛大的营火晚会为其送别。学生们怀着如失怙恃漂泊孤舟的复杂心情,一个接一个地朗诵诗词,痛惜他的离去;诗词中,以“灯塔”、“灵魂”、“火花”等瑰丽的词藻,赞扬他的“青年精神,民主精神,学习精神”,赞誉他是一个“没有荣誉,没有装饰,坦白而富有正义感的人”。

解放前,他在担任国民政府山西省新闻处长、代理教育厅长等职时,利用合法身份和特殊的家庭背景,广泛进行党的统战和地下工作。他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传送阎方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项情报,勇敢而机智地闯过一道道难关,出色地完成了党交付的重要任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解放后,他历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文教厅长、山西大学党组书记和副校长、太原工学院院长和党委副书记、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及山西省委员会副主委、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省历史学会理事等职。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他结识和团结了爱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的许多同志和朋友,并重视和帮助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他在负责太原工学院工作期间,为学院的建立壮大和山西高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尊敬。

1953年,太原工学院独立建校,他担任首任院长。作为高等学府的一校之长,赵宗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深知办好一个学校,教师是第一位的。解放初期,教师奇缺,为了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赵宗复千方百计从全国各地招聘教师。他经过多次周折,聘请来了刚从美国留学回国的范维垣先生任土木系副教授,范先生来校后开出了土木系从来没有开过的超静定结构学、土力学等重要课程。在他的努力下,学校荟萃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作为一名教育家,赵宗复深知培养人才的中心工作在于教学质量。他重视基础课教学,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他选派最优秀的数学教师到著名大学进修。一年后回校开展示范教学,效果甚佳,深受师生的欢迎。他眼光深远,敢于创造条件改革学科结构,开创新专业、新学科。当时的太原工学院设四系一部,即:机械系、电机系、土木系、化工系和基础部。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创办新的专业,他把相关系中的高年级优秀生抽调到兄弟院校学习进修,学成回校的毕业生很快就成了新创专业的骨干教师,一批新专业、新系建立了起来。为了搞好教学,他还主张教学行政工作全部由教师负责,这一举措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重要条件。

赵宗复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和充沛的精力,全心倾注于自己的工作。在太原工学院工作的十多年中,他对教学工作、学术活动极其关心,亲自审查教学计划,研究科研方向。他深入课堂,听教师讲课,同学生讨论问题,也经常深入实验室、机器厂听取试验报告,了解生产情况。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学风有了很大的改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太原工学院已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工科院校。

赵宗复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学识渊博的历史学家。他博览群书、通古论今、敏思善辩、文风旷达洒脱、语言清新隽逸,无论讲话还是写作,总能引用历史典故,深入浅出地阐述问题,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赵宗复一生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解放后,他把祖居全部捐献给政府,多少年来,全家人挤住在一起。当时,学校按规定给他配备有小汽车,可他经常是骑自行车或挤公共汽车上下班,让小车接送体弱多病的老教师公出和看病,这一举动深为全校教职员工称道。

“文革”时期,他惨遭迫害,含冤离世,时年51岁。“四人帮”被粉碎后,中共山西省委落实政策,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79年1月12日,在太原市双塔烈士陵园隆重为他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斯人已逝,但其功高德劭,风范永存。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高贵品质;勤勤恳恳、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良好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奖掖后进的优秀品德成为太原理工大学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