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退伍兵到发明家

2002-05-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健、潘剑凯 我有话说

图为黄作兴


他,只是一位普通的退伍军人,却是中国唯一两度世界发明“尤里卡金奖”获得者。

他名叫黄作兴,中国江南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集发明家、企业家于一身。去年,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军分区发出通知,号召全市人民向“全国优秀退伍军人”黄作兴学习。

退伍兵攻克大难题

46岁的黄作兴最自豪的是:“我曾是一个兵。”他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军旅生涯打下的扎实基础,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功。”

刚满18岁,黄作兴就应征入伍,在北京军区某部当机械兵。部队四年,他刻苦学习机械基本知识和军械、车辆修理技术,熟练掌握了一套车、刨、铣、钳工等技术。

1978年,带着从部队学到的一技之长,黄作兴退伍回乡,先在一家企业当机械工人,后来又到一家阀门厂跑起了供销。

跑供销走南闯北,黄作兴了解了全国阀门市场的行情。蝶阀是一种使用范围很广的阀门,用户对传统蝶阀的密封性能差、泄漏厉害、使用寿命短等弊端叫苦连天。黄作兴反复琢磨,构想能否设计出一种既能克服传统蝶阀弊端又能实施远距离自动化控制的中压调节型阀门。

黄作兴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设想的,竟是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都在研究但未能攻克的一大科研难题!要攻克它,对于当时连高中都没有上过的人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1988年底,定下攻关目标的黄作兴辞去工作,回到家里,把房间当作工作室,专心致志地研究阀门课题。还是当兵时养成的习惯,天没亮就起床,晨练后搞研究,平时不出门、不会客。

黄作兴搞阀门革新,没有领导授意,没有科研机构,他“自立门户”,自找苦吃;没有“蓝本”借鉴,没有专家指导,他查找资料,反复实验;没有资金来源,没有生产基地,他倾尽积蓄……

1990年3月,世界上第一台高性能中压调节型蝶阀研制成功。温州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黄作兴苦心研制的蝶阀,与相同通径的传统蝶阀相比,使用寿命延长了4倍,成本降低了一半,且体积小、重量轻,更加安全可靠。谁能想到,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退伍兵,竟攻克了困扰国内外阀门专家半个多世纪的难题,并一举获得4项国家专利。

赢得了大奖更赢得了市场

创造发明难,推广应用更难。为了把自己的发明转化为生产力,黄作兴背着装在编织袋里的新蝶阀,登车北上寻找客户。

他在东北三省跑了大半个月,连连碰壁;闯到北京,又空手而归。第二年春天,黄作兴重整旗鼓,跑到上海推介新蝶阀。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江南造船厂接纳了他的新发明。通过与对方的合作,黄作兴的发明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宝钢、东方明珠塔、金山石化总厂……许多重点工程在严格鉴定后,都认准新蝶阀为首选设备。从此,新蝶阀相继落户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秦山核电站、首都机场、长江三峡等3000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并出口到欧美市场。

产品赢得了信誉,黄作兴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投资创办了浙江江南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后发展为中国江南阀门有限公司,现已拥有3个分厂,与50多个国家甲级设计院建立了长期设计选型合作关系,在全国建立了28家销售网点。

黄作兴的新发明不仅赢得了市场,而且获得了国际发明界高度关注。1994年11月,黄作兴登上了布鲁塞尔第43届国际发明博览会的领奖台,获得了世界科技发明最高奖——“尤里卡金奖”和“尤里卡一级骑士勋章”。

创新不止步

从战士到“骑士”,黄作兴没有自我沉醉。他清醒地认识到,国产阀门依然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他认为高温高压性能的金属硬密封蝶阀和截止、节流、止回多功能阀这两种阀门,是当今世界阀门的发展方向。黄作兴决心攻下这两种阀门的技术难关,赢得发展先机。

在随后的160多个日夜里,黄作兴查找资料,反复实验。从构思、设计、试制、改进、再试制到定型,他连闯数道难关,终于研制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蝶阀和截止、节流、止回多功能阀。

国家权威部门的测试报告称:这两种新型阀门的密封性能,远远超过了美国石油学会有关标准;多功能阀的截止、节流、止回功能十分优良,造价低,体积小,重量轻,属于新一代节能创汇产品。

1997年秋,黄作兴发明研制的防火型三合一多功能阀产品又被推向了布鲁塞尔,再次荣获世界发明“尤里卡金奖”。他因此成为两次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中国人。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阀门行业带来的挑战,黄作兴说,下一步将发明创新的重点放在改进阀门密封结构、自动化、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同时,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已经投入80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阀门科研生产基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