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史的珍贵再现

2002-05-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韵本报通讯员 潘嘉 我有话说

一顶蓝色几乎褪尽、红星却依旧鲜艳的红军八角帽;几张发黄的苏区文艺工作者的演出剧照;几个纸张残破、带有明显火燎痕迹的手抄剧本……在大型展览《毛泽东与文艺》展出的800余件展品中,那些珍贵的、带着浓浓硝烟气息的革命历史文物更是吸引着观众凝神驻足,久久不愿离去。

展览中陈列的不少展品得以保存至今,一定饱含着许多生动的故事。那架经受战火洗礼的手提摄影机是外国友人伊文斯的,1938年,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无法将之顺利带进苏区,伊文斯便将它与2000米长的胶片一起由武汉托人辗转送到了延安电影工作团。该工作团的吴印咸同志正是用这部机器拍摄完成了著名的纪录片《延安生活散记》,为那段难忘的岁月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镜头。

在一幅冼星海指挥鲁艺师生首演《黄河大合唱》的图片前,我们听到了一个精彩的细节:这张照片摄于1939年5月,那天是鲁艺成立一周年纪念日,毛泽东专门到鲁艺所在的桥儿沟观看这次演出。冼星海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当我们唱完时,毛主席跳起来,激动地说了几声:‘好’。我永远不会忘记今天晚上的事情!”

还有些文物展品背后,隐藏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毛泽东与代表“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鲁迅虽然始终没有见过面,但他们心心相印。特别是鲁迅在逝世前,通过各种方式同毛泽东实现了精神上的真正沟通。他给毛泽东送火腿,送自己编辑的瞿秋白的文学译文集《海上述林》和《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等,还在一篇文章中驳斥了托派对毛泽东的攻击。1937年1月到延安后,毛泽东开始大量阅读鲁迅的作品,经常派人到延安的陕西第四中学借阅鲁迅作品的单行本。1937年10月19日,在鲁迅逝世一周年时,陕北公学举行纪念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讲演,说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民族解放的急先锋。他有三个特点,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是毛泽东发表的第一次关于鲁迅的演讲。当时的听众中有一个叫汪大漠的人记录下来,拿到武汉交给胡风,胡风就在自己主办的《七月》杂志上发表出来了。这样无意中保存了毛泽东对鲁迅的第一次正式评价。

1938年上海复社编号出版了《鲁迅全集》(非卖品),并将其中的第58号赠送给毛泽东。这套书毛泽东珍爱有加,戎马生涯几十年一直带在身边翻阅,从延安翻到了北京。此次展览所陈列的正是这个版本的《鲁迅全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