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近我国电信界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即3G)的争论非常激烈。在市场、需求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阚凯力博士认为需求主导市场,经济效益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他呼吁——
目前各方在关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争论中,态度迥异,主要表现为: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和没有取得移动通信经营权的电信运营企业非常积极,它们极力主张政府立即公开宣布支持3G,甚至要求公布在我国推广3G的时间表;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却比较稳健,建议首先进行试验,尤其是业务的商业运营试验。其实,这很好理解:设备制造企业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销售;未取得移动通信经营权的运营企业是为了借3G之机进入移动通信业务;而目前的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主要是考虑自己大规模投资的风险,成本是否可以收回而且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这场争论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少有人提出消费者对3G是什么态度:电信用户究竟对宽带移动通信是不是有需求;即使有需求,用户所接受的价格水平对经营者是否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应该说,近年来类似的争论已经发生过多次,仅仅在电信领域中因为不考虑用户需求而失败的例子就比比皆是。几年前的铱星在技术上是巨大的成功,但因为需求不足而破产,便是一个典型。
经济的发展是市场需求驱动还是技术驱动?我认为,需求是市场经济的主导因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技术的实践就是应用,它对使用者具有使用价值,使用者就必然愿意购买而对经营者产生经济效益。因此,经济效益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在通信技术与能力相对过剩的今天,这一点尤其具有重大意义。那种不顾市场需求、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必然导致根本的失败。
电信用户的需求就是电信运营企业的市场,而电信运营企业的需求就是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市场。在电信行业的价值链中,所有市场的根本就是电信用户的需求。因此,如果用户对一项业务没有需求,或者认为它的使用价值不高,不愿意支付可以对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费用,那么这项业务的经营和相应的设备生产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目前这场对3G的争论中没有消费者的声音,甚至没有对市场需求的基本估计是一个根本性的缺陷,甚至使整个争论失去了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争论中,最主要的推动者是身为跨国公司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其根本原因就是看准了我国居世界第一位的移动通信市场规模和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他们推动我国一些深受计划经济和技术驱动论影响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成为急切在我国推广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力。设备制造商急迫,电信运营商稳健,消费者对3G漠不关心,这种典型的价值链“倒置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认真分析其市场需求究竟何在。
所谓第三代移动通信就是指它具有宽带业务的能力,而无线宽带业务无非是移动中的高速数据通信与动态视频业务。但是,限制它的市场需求的因素很多:
首先,移动中的高速数据通信市场非常狭小,因为绝大多数数据通信业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炒股等)完全可以通过目前的窄带移动通信实现。就像在攀登珠峰时使用铱星系统一样,在目前条件下,在移动中必须进行高速数据通信(如大型数据文件的下载)的需求真可谓是凤毛麟角。
第二,与话音不同,在使用高速数据或动态视频业务时,人必须是相对静止的。或者说,移动与动态图象从根本上就是一对矛盾。正如一些同志开玩笑所说,“开车看电影要撞车,走路看电视要撞树”。在某跨国公司宣传3G的广告中,一个人利用3G炒股并看足球,但是也只能让他坐在公园的长凳上,而没有让他移动。如果连宣传3G的广告都不得不承认移动与视频业务的矛盾,人们不禁要问:3G的应用究竟何在?
第三,在一般情况下,移动业务是固定业务的延伸。因此,3G的发展绝不应在固定宽带业务的大规模发展之前,而只能在其后作为固定业务的延伸。但是,目前固定宽带业务尚且因为需求不足而难以推广,很难想象比固定业务价高而质低的无线宽带业务会有巨大的市场。
第四,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竞争的技术手段很多。例如,乘客在高速移动的车辆中完全可以看普通电视或光盘录象,而没有必要使用3G的视频业务。又例如,无线局域网(802.11系列)以低得多的成本提供高得多的质量与速率,完全可以满足在饭店机场等地相对静止或低速移动下对高速数据和视频业务的需求。
第五,毋庸置疑,我国对3G这种高级业务的需求必然比西方发达国家滞后。因此,在西方国家的3G市场都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我国的市场就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基于以上原因,可以预计目前我国对宽带移动通信的市场需求非常有限。因此,仓促推广3G必然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电信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