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经说过: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速写的题材决不可拉长为小说。这是文艺创作的常识。然而,当今一些电视剧、特别是一些电视连续剧,已经成了“注水肉”。
我们就以最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沉星档案》为例,来解剖一下电视“注水肉”现象吧!
《沉星档案》是一部探案戏。“沉星”指非正常死亡的电视主持人明星陶珊;“档案”当然是陶珊生前的事情包括其非正常死亡。本剧探员主人公是刑警队的赵永利副队长。按照探案戏的游戏规则,该剧是写赵队为维护社会秩序而机智、勇敢地侦破陶珊案的活动。然而,《沉星档案》对此却说“不”!你看:要写赵永利,就得写他的前妻孔娴。写了前妻孔娴还嫌不够,再来写他前妻孔娴的现任洋老公宾。写了前妻和前妻的现任洋老公还嫌不够,再来写和前妻留下的女孩赵灿灿。写了孩子赵灿灿还嫌不够,再来写孩子的小男朋友。写孩子和她的小男朋友的出采戏,当然是搭肩、亲脸以及到了一个没有别人的房间里拉上窗帘之类。另外,孩子是学生,还得捎带着写一写孩子的现任老师及想转校的教导主任等等。写了老婆孩子及其爱人情人同学师长还嫌不够,再来写他的老姐姐。写老姐姐,又怎么能够不提一提老姐姐的老丈夫和表一表老姐姐的老生子呢?……赵队长和七姑八姨以及一竿子打不着的各种裙带的扯淡,占了主人公戏的大部分。而这些,究竟和探案主题有什么关系呢?正如戏中一个人物所说的:“都像你们这样破案,杀人犯都跑光啦!”《沉星档案》,成了“探员档案”,成了“家族档案”!
陶珊当然是本剧被侦查的主人公。按照探案戏的游戏规则,写这个主人公,当然是揭示其死因过程。然而,电视台的一帮人从台长到导演到主持人,什么席导、宋蔷、老毛、周枢、苏迪等等如何搞节目、拉赞助、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以致闹到心力衰竭、送医院抢救、记者蜂拥……这些热闹噱头和陶珊的死因毫无关系,如此创作怎么会出精品呢?依我看,只能炮制一堆堆的电视“注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