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是1989年南京大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试点,如今这个试点已经成为南京大学的“亮点”。南大强化部成立13年来,已培养了近500名毕业生,在这些毕业生中,每年保送读研究生的比例高达70%以上。仅今年强化部就有3名学生被美国哈佛大学、一名学生被美国斯坦福大学相中。
强化部的学生走进校园第一天就受到校方的特殊关爱。
强化部所有的授课教师都是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出来的最优秀的教师,基础课教师全由正、副教授和部分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承担。理科班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均由活跃在学科前沿的导师指导,他们中有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还有杰出青年科学家。文科班的任课教师中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约占50%。
为让学生掌握当代科学研究的先进手段,专门为强化部理科班本科学生开设的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令人羡慕。学生不仅能学到现代科学研究中需要借助一些大型的科学仪器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而且还能实际操作像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这样的大型仪器。
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参与科学研究,是强化部的又一特色。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及早参与不同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还规定四年级为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可以选择课题和导师,直接进入课题组,真刀实枪地搞科研。由于有机会经常介入科研活动,不少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发表了论文,科研使他们极具潜力。
学生还有“特权”:强化部在鼓楼和浦口校区都建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他们可随时上网检索资料;文史哲三系的阅览室都对他们开放;一次就可借书10册……奖学金的覆盖面比普通生高出50%。
南大强化部有些教材是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的,如卢德馨教授编写了《大学物理学》中、英文版教科书。传统的《大学物理学》教材把力学、电学、热学、近代物理学分割开来,是卢教授第一次让四门课形成一个互相渗透的整体,而且还融入了许多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图像。这本教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万“物”之“理”的新世界。
还有像《化学原理》、《高等数学》等教材,也是主讲教师多年心血的结晶。他们编写这些教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课程讲授让学生了解提出某些理论的背景、该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当前最新的科技成果。
强化部按照公共基础、学科群基础、分方向基础的基础课体系实施教学。文科班打通文、史、哲三系学科分离的现象,学生一、二年级时不分科,开设最具精华、最有旁通性的课程,着重打牢文科基础。所开设的《当代西方人文思潮研究》课程中选择最突出的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由英文系教师用双语授课,学生在中西交融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请来文、史、哲三系的一流教授联袂主讲,从朱子《读书法》讲到数学哲学方法论,始终强调基础知识的广采博收。
理科班的学生一年级末分为数理和化生两个方向,但基础学科的课程却一天也不放松,化生类的学生也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功底。《大学生物学》这门课,学物理和化学的学生也必须学习。到了二年级,理科班的学生选择的机会更多,根据兴趣爱好再次挑专业,进入科研训练阶段还要再选导师。理科班的学生在本科阶段至少有四次自主选择的机会。
强化部还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活学生对基础科研的兴趣。去年,强化部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举行了基础学科论坛,他们将收到的近300篇学生论文贴在展板上,并请来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评奖,论文作者则站在边上回答同学们和专家的提问,学术气氛异常热烈。
不仅重中文而且重洋文,用英文版教材书、用英文考试、鼓励同学看英文参考书是强化部老师的“拿手好戏”。浓烈的英语氛围使许多同学的英文水平大有长进,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也是用英文完成的。
课堂自由提问、对话、讨论,养成勤于思考、敏于发现的习惯;课后撰写小论文、读书报告、读书札记,增强独立科研能力。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注意培养、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