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学院快速发展的雕塑——腾飞 伴随着2002年惊蛰过后的第一声春雷,河南平顶山市480万人民、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历届领导和广大师生翘首期盼了10多年的大喜日子终于来临了!
2002年3月21日,在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城专人”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教育部批准在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本科院校——平顶山工学院。
获悉喜讯,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邓永俭激动地说:“建市45年的平顶山市,终于结束了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平顶山工学院的成立,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全体师生员工百感交集,激动、喜悦的心情难以表达……
当师生们把鲜花、掌声、欢歌、笑语献给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刘振军时,这位颇有将帅风范的强者,来校8个年头,第一次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大滴大滴的泪珠……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刘尊法,手捧师生们献的鲜花,感慨良多,即兴赋诗:
抢抓机遇三年多,全力创建费磋磨。
忽报北京传喜讯,甘苦如愿化凯歌。
展望未来道更远,升本虽成难歇脚。
创建发展新“平工”,百尺竿头再拼搏。
刘尊法校长的这首诗,概括了“城专人”艰苦创业的历程,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心声,引发了大家绵长的追忆,那过去了的岁月和往事重新焕发了光彩……
2002年4月4日,平顶山市市长邓永俭在平顶山工学院考察工作时说:“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你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得还要多,进度却比预想得还要快。”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学校究竟得了哪方“活水”,发展势头竟如此强劲?“活水”就是:“九五”期间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校系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干事创业;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职员工特别能战斗。
1995年8月份,新一届校党政领导班子组成时,学校的建设与成绩已被世人所公认。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的发展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期基建投资差额1300万元,二期基建投资没到位,资金严重短缺;校舍紧张,教学仪器设备不足,图书资料缺乏,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环境条件差。这样,造成了人心浮动,人心思走,学校面临着严峻考验和极大挑战。
在这事关重大的紧要关头,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党政班子成员个个焦虑万分,悉心探求学校走出“困境”的新办法、新思路。曾任平顶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人劳局局长的新任校党委书记刘振军,更是深感重任在肩,自觉带头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力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团结核心”的作用,并撰写了《论高校党委如何发挥“三个核心”作用》的论文,增强了团结,推进了工作,并获省科研成果一等奖。他觉得,作为校党委书记,务必尽到“班长”的职责,在学校的关键时期必须发挥关键作用。于是,振军书记扑下身子,扎进群众中了解情况,征询意见,寻找学校发展的途径和对策。他经过反复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随着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因此城建特色明显的河南城专若升格为本科院校,将为本省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由于历史原因,豫西南地区的平顶山、漯河、南阳、驻马店和信阳,总面积占全省42.4%,人口占全省总数的36%,却没有一所工科本科高校,与豫西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平顶山市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经济实力雄厚,地处豫西南地区的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功能。而平顶山市的高等教育水平却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平顶山市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3.5%。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培养能力有限,专业技术人才层次偏低,已成为制约平顶山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为此,振军书记在广泛征求教职工、干部、专家、教授意见的基础上,又听取了原市委书记段松会等老领导的建议后,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为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豫”、“科教兴平”战略,满足省、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高层次教育的强烈愿望,缓解河南省、平顶山市考生上本科院校难的矛盾,降低生源和人才流失率,推进河南省由人口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必须向高教前沿阵地突进,加大改革发展的力度,千方百计,在21世纪初使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工科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
振军书记和尊法校长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深思熟虑后,终于以改革者的胆略和气魄,富有远见地在校党委会上提出了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九五’期间,尽早全面完成学校一期建设规划,在校生达到2000人规模;提前达到国家规定的工程专科学校标准;21世纪初创造条件,扩大规模,向本科院校发展。”
“三步走”发展战略经校党委扩大会深入讨论、充实完善,于1995年四季度初付诸实施后,一场“专升本”的“人民战争”,紧张激烈地进行了7个年头……
俗话不俗:人心散,事难干;人心齐,泰山移。
要打赢“专升本”这场硬仗,关键的关键是人心要齐,要有凝聚力。那么,靠什么凝聚人心,增强队伍的战斗力?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的实践证明: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校党委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这根“红线”,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和整体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专升本”工作的全过程。要用党的教育事业感召人、凝聚人;用学校的发展和待遇吸引人、留住人;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鼓舞人。”
为把这三句话真正落到实处,校党政班子成员带领全体教职工,围绕“专升本”工作的大局,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扎扎实实干好各项工作,使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面貌大变。同时,校党政领导班子提出的每年要为教职工办10件好事、职工福利待遇逐年递增的承诺,也得到兑现,赢得了人心,大顺了民意,稳定了队伍,过去调出的人又多次要求返校。在此基础上,校党委大力倡导开展“三项活动”:在全校开展创建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塑造“城专”形象活动;在教师中开展爱生爱校、敬业奉献、为人师表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尊师爱校、勤学争先、立志成才活动,常年不断地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三项活动”在全校扎扎实实开展了几年,有力地推动了“专升本”工作,提升了广大师生的精神文明境界,使学校的形象变了,知名度高了,一举获得了省级文明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
为配合“三项活动”深入开展和“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校党委每年提出一个新思路、新目标。例如:1997年提出“教育质量上水平,精神文明进位次,规模效益上台阶”;1998年提出“学理论,高举旗,强中心,优质量,增效益,位前移”;1999年提出“抢抓发展机遇,深化体制改革,夯实办学基础,创建本科院校”;2000年提出“意识创新,教学创新,管理创新,效率创新”;2001年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发展速度,实现‘专升本’目标”;2002年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平顶山工学院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起好步”。在这些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的激励下,经过全体教职工努力奋战,学校一年跨上一个新台阶,跨越式迈了六大步,实现了“超常规付出,超常规发展”。
为教育职工把校党委提出的在“专升本”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的要求落实好,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校党委决定“一支笔”批钱,即学校的所有开支由校长一支笔签批支付,其中一万元以上的开支由党委会研究。这样,校长的工作量尽管大大增加了,但增收节支工作却大见成效。比如,清退了原来雇用的30多个临时工,在学生中开展“保洁员”和“劳动周”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德,几年来还为学校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把钱花到了真正该花的地方。
为适应扩招和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需要,学校的基本建设全面铺开,座座高楼接连拔地而起,发展势头令人叹为观止!
“九五”期间的前三年时间,先后建成了二号教学楼、实验楼、新生宿舍楼、教师新住宅楼、科技培训中心大楼、设计院办公楼、校办产业楼等,新增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同时,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使学校像座大花园。新建了网球场、排球场,扩大了篮球场,多处设立了乒乓球台,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
进入2000年,学校一年硬件建设方面的总投资超过15年国家投资总额的一倍多,基本建设规模和速度更是令人惊喜。刘振军书记、刘尊法校长和主管基建的副校长,不等不靠,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基建投入,扩大校舍建设。2000年上半年投入资金2179万元,接二连三在东校区开工了5项重点建设工程和教学楼改造:2月10日,建筑面积8020平方米的7号高标准学生公寓楼开工;4月26日,建筑面积5920平方米的科技、行政办公楼开工;5月4日,建筑面积5515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开工;5月16日,建筑面积4640平方米的大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开工;5月16日,建筑面积3463平方米的实验楼与阶梯教室扩建工程开工;与此同时,1号、2号、3号教学楼的粉刷和图书馆的改建工程也相继开工。这样的火爆景象,不但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就是在其他单位恐怕也不多见。如今,以上工程均早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在东校区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西校区的建设工程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西校区位于平顶山市西郊郑营村南山坡,占地面积1130亩;北望千年古刹香山寺,南临烟波浩渺的白龟山水库,西邻8千亩碧波荡漾的渔场,东连平西湖,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是读书求学的极好场所。
西校区建设工程于2001年立项,被定为省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3.8亿元,其中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4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工程于2001年7月23日开工,建筑面积共7.4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建筑有办公楼、科研楼、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食堂。目前,2.6万平方米的两栋教学楼、2.7万平方米的6栋学生宿舍、0.54万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已全部封顶,其他工程也正在加紧施工。到2002年9月,初具规模的西校区可接纳3000名学生入住。
2001年9月份,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图书资料、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经过细致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特别指出实验室建设是很好的,甚至比有的本科学校还要好。
为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校长刘尊法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与教务处、科研处、物资设备处、教学系部的同志们一道,多次磋商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问题,围绕实验开出率、仪器设备利用率、当前和今后的教学需要,确定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既要物美价廉,又确保其先进性。在购置过程中,严格按照申报、论证、审核、投标、购买、验收的工作程序,坚持秉公办事、不谋私利、货比三家、优中选优。几年来,学校自筹2000多万元专项经费,购置各种仪器设备4273台件,新建了建筑装饰实验室,多媒体语音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达到10个;充实了给水排水、燃气与热力工程、GIS实验室、工程测量等7个实验室,使之达到了一流水平,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光远、李圭白和专家们的赞誉。现有实验室42个,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设备仪器先进,实验条件良好。学校还投资150万元用于信息中心建设,使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成立了计算机系,教学用计算机达700多台。
学校还投资36万元,对图书馆进行了改建装修;投资85万元新建了电子阅览室;投资960万元购置图书,使藏书达53万多册,中外文期刊1450余种,珍藏有1997—2001年6月(清华)全国学术期刊(光盘版)7大类镜像数据,并建成开通了图书馆网站,为师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由于现代化技术应用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省高校图书馆现代技术应用先进单位。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为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校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各教学机构的同志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使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专任教师中有正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42人,高职比达36.2%;还聘有包括国际院士、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40多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现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72人。
“九五”以来,学校本着“重点引进、着力培养、强化管理、稳定队伍、提高质量”的原则,通过新老教师“一带一”、做访问学者、在职读研、外出进修、对口培训等途径,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先后派出50余名有培养潜力、专业急需的中青年教师到重点院校深造,还有20名教师参加了本校与重庆大学联合开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
围绕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以实施“名师工程”、“骨干学科工程”和“拳头系部工程”为重点,带动全体教师自觉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成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标准的教学水平,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此,学校制订了教师在职培训和引进计划,明确目标、要求和措施,完成了300余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170余人的岗前教育培训;着力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与德国法兰克福科技应用大学签订了互派教师和留学生的协议。聘请了国际院士王宝贞,工程院院士王光远、李圭白等为客座教授。
学校还出台了《关于引进专业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的有关规定》,对引进人才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引进人才的条件、引进人才的岗位职责、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等作了明文规定,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先后招聘了一批高级工程师和研究生,使师资队伍日益壮大,确保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校长刘尊法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本着“人才有需求,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证”的原则,紧紧抓住“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这一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学校潜力,认真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999年,学校新增了“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办公自动化与文秘”、“建筑装饰技术”、“房屋设备安装工程”、“建筑施工”、“物业管理”专业,使学校形成了以城建类专业为主体,工、管相结合的专业结构。2000年学校招生专业达19个,2001年正式招生专业达23个,专业特色鲜明,专业领域覆盖了城市建设各个方面,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1995年前后,生源仅限于河南一个省,1998年已扩展到4个省,1999年扩大为9个省份,2001年招生区域已扩展到中南、西南、西北、华北等15个省区。同时,以城市燃气与热力工程和城镇给排水工程两个专业的教学改革为“龙头”,积极推进其他专业建设,制定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计划,建立模块化课程结构,形成与理论相互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城市燃气与热力工程、城镇给排水工程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教改试点专业;环境治理工程、城乡规划两个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教改试点专业。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城市燃气与热力工程、房屋设备安装工程为全省工科高校不重复专业,毕业生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刘尊法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各教学机构的同志们一起,积极组织开展课程评价,加强课程建设,狠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每年投入一定的课程建设资金,对15门覆盖面广的基础课、专业课进行了重点建设,实现了计算机、英语教学三年不断线。通过以评促建,目前校级优质课程达到21门,省级优质课程5门,并荣获3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配合教学内容改革,完善教材建设管理体系,保证教材建设质量。学校在认真总结10多年来教材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新的“教材管理制度”,既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又实行严格的立项审核制度,防止不顾质量的功利主义倾向。这一制度出台后的当年,100多位教师参加了教材建设项目的编写工作,按期完成23项,占应完成项目的80%以上。另外还有26种正式出版教材立项,组织了10门课程申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作,主编、参编了一批适合学校需要的高质量教材,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
同时,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积极改革,努力探索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考评办法,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次用人单位回访活动,据省建一公司、省建二公司、中铁三局、中铁大桥局等8个重点用人单位反映,普遍认为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安心工作,能独当一面,能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778名专科毕业生,106人参加专升本考试,被本科高校录取的占73.4%,在全省居先进水平,其余学生一次就业率达80%以上(含到私企和个体工作的),燃气与热力工程专业一次就业率达100%。2001年,学校在全国15个省、区招生,专科报到2442人,比2000年实际报到人数提高24%,高于国家高校扩招的计划幅度。同时,在全国和全省英语、数学建模等竞赛活动中,均取得了好成绩。
科研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绩。1993年以来教职工发表论文1700余篇,主参编著作200余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70余项,有9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奖励。2001年学校被河南省授予“申报国家社科项目组织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建设厅授予“建设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和“建设科技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来,学校为省市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100多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的“专升本”工作,始终受到了国家教育部、河南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建设厅、平顶山市四大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也为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广开绿灯,全力协助,使“专升本”工作得以紧张有序地进行。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杨光喜、平顶山市委书记田承忠、市长邓永俭、市人大主任王寿梅、市政协主席赵玉亭、原市委书记段松会、省辖市市长级领导邹积余、市委副书记侯玉德和裴建中、副市长张浩侠等领导同志,把“专升本”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作批示,下文件,还不断亲临学校考察工作,多次听取学校领导对“专升本”工作的汇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杨光喜、王寿梅、赵玉亭、张浩侠等领导同志还冒着酷暑,到国家教育部汇报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的工作情况,并对学校的“专升本”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省教育厅、建设厅的领导亲临学校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加快了升本工作的进程;作为联合办学的原国家煤炭工业部选煤设计研究院,对学校的专升本给予了大力支持,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确保了专升本正常进行。
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使广大教职工备受鼓舞。在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各部门、各系部、各单位的党员、干部、教师和员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艰苦奋斗,顽强奋战,在全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环境氛围,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层出不穷。在“专升本”期间,振军书记冠心病、高血压几次发作,可他硬撑着没去住院,兜里老是装着几种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实在挺不住了,便在办公室里边打吊针,边进行工作。他由于经常“连轴转”,长期劳累,致使双腿浮肿,两脚肿得穿不上鞋,只好穿拖鞋,谁见谁鼻酸,谁见谁揪心。振军书记劳累成这个样子,照样坚持指挥、协调工作;照样与尊法校长四处奔波聘请人才;照样到外校取经和洽商工作。
作为一校之长的刘尊法,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带领行政一班人全面贯彻落实党委各项决议,依照校长的职责范围主持做好各项工作,不务虚名,真抓实干。“专升本”期间,尊法校长的双腿不幸因公严重骨折,在医院动了大手术,痛得他一个月睡不着觉。可是他的腿还没好,痛还没止,便拄着双拐一瘸一颠上班了;他上楼梯需要两个人搀扶,坐在椅子上要站起来就得靠拐杖,每动一步就是一头虚汗……为了学校的工作,他拄着双拐,跑北京,赴上海,去南京,上南昌,到武汉,不辞辛劳地聘请人才,联系工作,所到之处,令人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说:“尊法,就凭你的这股子劲头,这种诚意,也得让人大受感动啊……”尊法校长以忘我的工作精神,一天到晚,一年四季,为贷款、征地、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后勤社会化改革等工作忙碌着。尊法校长虽然很辛苦,但无怨无悔,乐于奉献。他多才多艺,尤其擅长书法,多次获全国书法大奖,是知名的书法家。他发挥书法方面的艺术才能,先后向诸多学者、专家等知名人士赠送了百十幅楹联、条幅,从而加深了了解,沟通了感情,增进了友谊。
校党政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昼夜奋战,以苦为乐,圆满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与教学单位的教工在实验室建设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学校陆陆续续进了四千二百多台仪器设备,没有用一个临时工,全是师生们卸车、安装的。大家手上磨出了泡,肩膀磨出了血,但任劳任怨。有的教师累得患疝气住院动手术,三天出院,六天就上班;有的干部胆上长了0.3毫米息肉,由于没时间住院,后来动手术时息肉长到0.7毫米,不得不把胆脏摘除;有的领导干部累得尿血,一直到工作就绪才住院。主管基建的副校长带领参加西校区建设的人员冒着酷暑,不分白天黑夜地奋战在西校区工地上,吃水自己挑,吃饭自己做,一个个晒得像非洲人,但大家硬挺住了。主管安全、保卫和学生管理的校领导,尽职尽责做好分管的工作,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
“城专人”就是以这种忘我的拼搏精神,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终于打赢了一场从未经历过的硬仗。
2001年9月19日至21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经过细致考察,对组建平顶山工学院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图书资料、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特别指出实验室建设在优秀之列。
2002年1月6日至9日,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上,40多位评委一致通过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平顶山工学院。
平顶山工学院的建立,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起步,今后的路途更长,任务更艰巨。全体教职员工正全力以赴、满怀信心地向新的高峰攀登。
平顶山工学院的明天将更美好!
平顶山工学院的明天必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