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应该多办这样的展览

2002-05-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梁若冰 我有话说

大型展览《毛泽东与文艺》,是为配合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而举办的,但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这个短暂的纪念活动,而引发人们对今天的中国文艺事业更坚定的信心。

中午12点,记者来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大厅。没想到在午饭时间,仍有这么多的观众饶有兴趣地认真观看。有的在拍照和留影,有的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有的在留言簿上写着自己的感想……

记者走近一位20来岁、正在专心致志地作着笔记的女孩,她是北京工商大学装潢系艺术与设计专业的三年级学生王晶。她说,上午10点多就来了,先大致看了一遍,之后再把重点的和有意思的东西作笔记。她说,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今天来参观,更觉得非常必要。当时的很多艺术作品,像《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今天听来还是那么激动人心。

看到一位在展览大厅进门处毛泽东青铜雕塑前不停留影的青年人,记者一问是一位搞青铜雕塑的艺术家。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好40岁,对毛泽东和他的文艺思想有特殊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怀念。他说,我并不保守,但是我非常喜爱过去拍的一些影片,像《江姐》、《红珊瑚》、《革命家庭》等,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很强,制作特别严谨。我认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美学价值是永恒的,他倡导的文艺为人民大众的思想是永远不过时的,因为好的作品都是关注人类命运的,都是植根于生活的。

一位个子高高、军人模样的摄影师吸引了记者的眼光。原来他是一大早从北京郊区清河赶来的武警总队的孙会军营长,摄影是他的业余爱好。他说,这个展览非常有史料价值。现在互联网发展很快,但历史的东西更要了解,特别是像这种有丰富实物的展览,很有历史感,无论是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对青少年的文化历史教育都十分必要。他准备在“六一”再带着孩子和爱人一起来。

记者采访的只是庞大的观众群中的寥寥几位,而展览大厅门口一本厚厚的留言簿上,却几乎被读者写满了,它们生动地记载了众多观众的心声。北京科技大学的黄艳同学留言:“看过毛泽东老人家走过的历史足迹,让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无比震撼。类似的展览应该多举办些!”(本报北京5月2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