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的麦浪在中原大地翻滚,又到了一年一度小麦收获和收购的季节。作为乡镇“七所八站”之一的粮管所,是近年来农民意见较多的一个部门。然而,记者在河南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粮管所随访时发现,通过“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一股如新麦清香般的新风已扑面而来。
一踏上临颍,我们就听说了杜曲镇粮管所主动给农民退还50元钱的故事。于是便慕名找到了这家粮管所。粮管所是国家设在乡镇独家购销粮食的部门。前些年杜曲镇粮管所官商作风严重,收粮时压级压价,收关系粮、人情粮等,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
是“三个代表”的金钥匙解决了困扰人们已久的这一问题。去年7月,杜曲镇粮管所“三个代表”学教开始后,聘请了人大代表当监督员,公开品级收粮。他们不光对农民的态度和作风变了,还发生了主动登门“退钱”的事。这个镇贾庄村农民贾宏太去年9月到粮管所交粮,680公斤小麦过磅员翟自安无意中少算了50公斤,结果出纳也就少给了贾宏太50元。粗心的贾宏太并不知道,直到晚上下班核账时粮管所穿包工才发现多了50公斤粮。这事要在过去,粮交了农民走时没找账,粮管所就将多出的粮入了“小金库”。但用“三个代表”洗脑后的所长韩安民马上把翟自安叫了过来:“你连夜把少算50公斤小麦的50元钱给农民送去。”翟自安骑着自行车赶到贾宏太家时已是晚上10点。事虽然已过了半年多,贾宏太至今仍对这一幕念念不忘。他说:“50元对粮管所是小钱,但对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农民家庭来说,就不是小钱。前几年干部拚命从农民手里敛钱还敛不够呢,哪还有干部往家里给送钱的。这50元钱,粮管所不退我也不知道。要不是‘三个代表’学教,哪会有这样的稀罕事发生。”50元的故事是杜曲粮管所作风转变的一个缩影。作风连民心。由于变坐商为粮管所进村到农民家收购,去年以来,附近农民到杜曲粮管所售粮的越来越多。据统计,2000年粮管所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当年只收了300多万公斤。去年增加到700万公斤,今年前4个月已收了350万公斤。
在杜曲镇粮管所账目上有这样一笔记录:代农民义务储存粮食6万多公斤。这是去年“三个代表”学教后发生的。杜曲是附近有名的产粮大乡。每年交完征购外,家家粮满仓。虽然几年前粮管所开办了为农民代储粮服务,但2%的管理费让许多农民承受不起,因此到粮站储粮者寥寥。
在去年“三个代表”学教中,粮管所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中听到了群众的呼声,并立即进行整改:9月份秋粮收购开始免费为农民义务代储粮。岗张村农民温海山在粮管所存了1500公斤小麦。他拿出存粮本对记者说:“你看有多方便。啥时吃就到粮管所取,既不用担心放在家里老鼠啃粮,还省了家里存粮的地方。如果乡镇的七所八站都能像粮管所这样,处处为农民着想就好了。”企业要讲效益,代农民义务储粮吃不吃亏?所长韩安民说,这要算两笔账。一是对有1500万公斤存储能力的粮管所来说,代农民义务储粮几万公斤甚至十几万公斤粮,所分摊的管理费微乎其微,但却让几百户农民得到实惠;二是对粮管所来说,更多的粮源掌握在了手里,为搞活经营提供了更大空间。算总账,粮管所不吃亏,关键是农民得到了实惠。
收粮卖粮,这是粮管所的正事。想不到的是,今天的杜曲镇粮管所竟在干好“正事”之外,把收粮卖粮的链条给延伸了: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在前韩村,党支部书记韩有才一见记者就说:“粮管所主动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几十年来还是头一遭。在粮管所帮助下,今年全村种了1000亩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9023’,目前丰收已成定局。不用说每亩比原来的品种增产近百斤,就是一样的产量,一公斤也比其它品种多卖5分钱。”
去年“三个代表”学教中,杜曲镇粮管所在征求意见时,渴盼增收的许多农民提出粮管所在收好粮的同时,应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上费点心。
对农民的这一意见,所里一些人开始持不同意见。认为粮管所干好收粮卖粮“本行”就行了,引进新品种是农技推广部门的事。所长韩安民用“三个代表”思想要求让大家提高认识:粮管所必须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加油站、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站。他说:“正因粮管所卖粮,也就对市场顺销的粮食品种了解多。这是粮管所的信息优势。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市场信息及时告诉镇农技站,由农技站负责引进新品种,再由粮管所向农民‘定单收购’呢?这样既能让农民增收,粮管所的经营利润也高。”
在镇农技站支持下,去年种麦季节,前韩村和郭庄两村作为试点种植了2000亩“9023”小麦新品种。播种的同时,杜曲镇粮管所也向农民下了“订单”。小麦未熟,许昌市一家面粉厂同杜曲镇粮管所签订了这2000亩小麦,计150万公斤的购销合同。眼下,看到丰收希望的农民早已是喜笑颜开。而杜曲镇粮管所的干部职工也从农民的笑脸上看到了今后前进的方向。
在“三个代表”思想沐浴下,杜曲镇粮管所的新风就像葡萄一样,一串连着一串……(新华社郑州6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