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别山的希望

2002-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记者 张建新 王正忠 杨连成 我有话说

余畈,安徽省岳西县东北部的一个高寒山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在这里写下了许多精彩的革命篇章;今天,余畈村的党员干部又凭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续写新的希望之歌。

“三调”调来新思路

余畈村山清水秀,平均海拔700多米,全村1020人,可耕地面积只有543亩、山场面积15395亩,冷浸田又占了耕田面积的一半,作物产量很低。村民的年收入曾经只有三四百元。“如何才能让村民富裕起来”一直成为萦绕这个村党员干部心头的大问题。通过调研,他们确立了立足“调精、调优、调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果、药、茶、菜等特色经济,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发展思路。

“三调”调来新思路。去年11月,在农村“三个代表”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村“两委”(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成员集中10天的时间收集各方面意见共242条。经过分析整理,他们了解到农民对结构调整普遍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少引导,不知调什么;二是缺技术,不懂怎么调;三是怕市场,不敢主动调。

对此,村两委会把村里的5名种养大户组织成一个“小能人致富传经报告团”,村委会主任黄业春的《返租山场,规模开发,倒包经营》、“土专家”储琳的《有机猕猴桃发展前景及高枝嫁接技术要领》和蔬菜销售能人周德旺的《反季节高山蔬菜销售》专题报告会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报告会在村里先后举办了8场。

村“两委”还把这些“小能人”、“土专家”组织起来,成立了有机农业协会、猕猴桃协会、高山蔬菜协会和中药材协会4个专业技术协会,定期开展培训,请省外和省城专家前来讲课,并组织村民参观,交流成功经验。他们请来了安庆市水生蔬菜研究所所长徐善新,合作开发有机茭白,每亩增效3000多元,是种水稻的5倍,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到去年底,这些协会已经发展会员138户。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余畈村的果、药、茶、菜迅速发展,猕猴桃、杜仲、茶叶、天麻、茭白等近4000亩,稻田养鱼120亩,新建了3个养牛基地和一个养羊基地,年出栏生猪2000头的中型养猪场正在筹建中。村民们说,过去只想守着那点儿地种粮食糊口,现在一三轮车蔬菜就能换回一卡车粮食,一卡车药材就能换回一火车粮食。

“三做”成为连心锁

紧接着,“卖难”问题又使村民愁眉不展。省委书记王太华去年在这里调研后指出:“产后服务,特别是销售一定要搞好。产得出,要卖得去,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猕猴桃要卖不出去,烂掉的不仅是果子,烂掉的还会有‘书记’、‘村长’”。

为解决好信息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余畈村党支部提出:“做农民的眼睛去看市场,做农民的耳朵去听信息,做农民的腿脚去跑经营。”他们紧紧围绕市场,实施农产品“入市工程”,采取“调(调换不适合市场的品种)、延(延伸产品的产业链)、跑(跑市场销售)”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产品“卖出去”。

过去,村民种植的“中华系列”不耐贮藏、销路不好,市场上仅卖五六毛钱一斤。村党支部一班人急在心里,支委黄国华是猕猴桃种植能手,他主动与猕猴桃协会负责人一起,到省城合肥、湖北武汉等地考察,引进了售价高、市场前景好的“金魁”系列品种,并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猕猴桃研究所,创立了“皖奇”牌猕猴桃的品牌。在种植和发展猕猴桃生产过程中,黄国华对一些贫困农民在资金上给予帮助、在技术上给予指导。60岁的王同炎老汉不懂技术,经营粗放,猕猴桃的生产效益一直不高。经黄国华上门指导后,其猕猴桃的产量当年就提高了5倍,每斤卖到五六块钱,8亩地增收了4万元。

去年猕猴桃市场疲软,村长黄业春跑到合肥设了一个销售点,摸行情、探销路,起早摸黑,上门推销,使产品不但有了销路,还批发到周围的一些市县。随后,他又主攻上海市场,在许多超市开设“皖奇”牌猕猴桃专柜,不但销售了自家1万多吨猕猴桃,还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储诚兵、徐伟、王金元等销售猕猴桃2.5万公斤。

为使产品保值增值,去年村党支部决定,先在村里建造5座可贮藏180吨的保鲜库,将鲜果分批投入市场。同时,他们计划进一步拓展市场,在产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启两次赴深圳招商引资,引进了年产2000吨猕猴桃果酒、果汁加工厂的项目,以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余畈村已营造高标准猕猴桃基地4000多亩、中药材基地1200多亩、茶叶600多亩、反季节有机茭白250亩、养殖基地200亩,粮经比例达到了2∶8,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200元以上,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高51个百分点,村级集体经济积累30万元,在大别山踏出了一条致富路。

山场连市场

为了长期解决“卖难”问题,村两委会因势利导,把这些销售能手中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党员经纪人理事会”,组成村里的一支生气活泼而又奋发有为的销售队伍。

这些销售能人深入市场搞调研、跑订单,并与外出务工者、经商和就学人员建立长期的联系制度,随时了解市场信息。这些信息经他们汇总处理后,通过政务公开栏及有线电视台,每周向村民发布一次。理事会还下设了猕猴桃、中药材、高山蔬菜和茶叶4个小组,并在南京、合肥、南昌、武汉、安庆等沿江大中城市及亳州、淄博等地设立自己固定的销售网点,帮助没有门路的村民销售产品,实现了“山场”与“市场”的对接。仅去年,这些党员经纪人就直接销售猕猴桃500吨、中药材65吨、高山蔬菜50多万公斤、茶叶500多公斤。

有了“党员经纪人理事会”,农民对市场不放心的包袱卸掉了,他们说:“有党员干部帮助我们找销路,我们可以撇开顾虑大干一场了。”(新华社合肥6月1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