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铁肩妙手铸医魂

2002-06-15 来源:光明日报 吴书元 石月清 苏梅 我有话说


题记:作为医生,他急病人之所急,医术上追求精益求精;作为人师,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教学与科研勇于创新;作为管理者,他思想解放,锐意改革,使学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双丰收,三重角色都被他演绎得非常出色,他就是河北职工医学院院长李佃贵教授。

他待病人如亲人,35年间职务和岗位多次发生变化,始终坚持在门诊为病人看病

在我国中医药界,有一位勤勤恳恳奉献了35年的肝胃病专家。他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对中医理论和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对自己的学生、研究生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诲人不倦,对病人胜似亲人,教学科研硕果累累却从不声张,他就是河北职工医学院院长李佃贵教授。

每逢星期六,为学校教学和管理忙碌一周的李佃贵,总是准时来到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西二楼11号专家门诊看病。作为一名中医肝胃病著名专家,他离不开自己的病人,病人也离不开他。对于他精湛的医术和医德医风,凡经他看过病的人有口皆碑。5月25日下午,我们随意访问了正在看病的几位病人。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的贾老师,患萎缩性胃炎,经中西医多次治疗,效果都不太好。今年春节后病得厉害,不仅胃里火烧火燎,腿上都浮肿了,白天吃不好饭,晚上睡不好觉,浑身无力,几乎无法正常工作。贾老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慕名找到李佃贵治疗。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症状全部消失了,贾老师准备再吃一段药,进一步巩固疗效。石家庄丝绸厂退休职工王师傅,1998年6月患了肠癌,手术切除后,做了4个疗程的化疗,身体虚弱,瘦得只有45公斤。从1999年5月开始,
由李佃贵用中药调理,开始,几乎每周体重增长1公斤,很快体重恢复到正常,4年来,在李大夫的精心治疗下,情况良好,近期复查,没有症状,她对术后治疗充满信心。经李佃贵治好的肝胆病人成千上万。我们随机翻看了李佃贵的治疗记录,石家庄市电信部门的一位女患者,30多岁就患肝硬化腹水并伴有子宫结核,曾住某大医院治疗效果不好,李佃贵经过详细诊断,用中药调理,通过软肝散结、健脾利湿,经过一个多月治疗,肝腹水自己吸收。传统的观点认为,患了萎缩性胃炎并伴有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变前期,这种病是不可逆转的。石家庄市有一位老干部患了这种病,李佃贵用中医中药,疏肝和胃,活血化淤,半年的治疗后,症状消失,萎缩性胃炎变成浅表性胃炎,3年没有复发,从而打破了不可逆转的传统观点。保定市一位胆结石患者胆囊内形成了巨大结石,疼痛得无法忍受。李佃贵应用疏肝利胆,软坚散结方法,通过中药将结石软化,患者在北京用电镜顺利取出结石。

他待病人如亲人,事事处处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一些下岗职工、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生活困难,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李佃贵就千方百计为他们开最便宜的中草药,或推荐一些偏方,使他们尽量少花钱,治好病。常常有些病人老远赶来看病,买药时钱不够,举目无亲,无处借钱,李佃贵总是慷慨解囊,替病人垫付药费,少数病人一去不复返,他也不在乎。他临床治病35年,总是以高度的热情对待患者,不少患者成了他的亲密朋友。他常对他的学生、研究生和身边医护人员讲,热情对待患者是医护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病人找医生看病,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如果我们对病人冷淡,就辜负了他们对我们的信任,也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实际上,医生的知识除了一部分从书本上学习外,绝大多数是病人给提供的,就连书本上的知识也是老师和前人从病人身上得来
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病人、患者是我们学习、吸取知识的源泉,我们的很多知识、成就、成果都是在为病人治病的实践中得来的。没有了病人、患者,医生就会失业,就一文不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情对待患者呢?

随时随地为患者看病,已经成了李佃贵的职业习惯。今年3月,保定市徐水县一个农村青年,打电话找李大夫看病,后来干脆找到学院。李佃贵在工作之余,抓紧时间为他诊断治疗,凭着他多年的临床经验,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他开了药方,几副药过后,病情好转。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极端负责,据他的研究生蔡春江介绍,李佃贵在日常诊断治疗中对每一个病人望、闻、问、切一丝不苟,曾成功地纠正了经过“上消化道造影”竟然把反流性食管炎误诊为食道癌的病例、经胸部透视把支气管感染误诊为胆囊炎的病例、把胆石症误诊为胃病、把肾病综合症误诊为肾小球肾炎等,避免了由于误诊给患者造成人为的伤害。

梅花香自苦寒来。李佃贵在中医治疗肝胆和胃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他长期坚持临床实践和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1966年夏天,正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中学上高中二年级的李佃贵,赶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他上大学继续深造的理想成为泡影。幸运的是县里当年举办中医培训班,李佃贵经过一年的培训,期满后回到他的家乡蔚县南流庄公社卫生所从医。他师从当地的名老中医李思琴老先生刻苦学习,并经常跟随李思琴骑着毛驴走村串户出诊看病,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弥足珍贵,终生难忘。1969年冬天一天夜里,他正在卫生所值班,有一个农民急急忙忙跑到卫生所敲门,说他12岁的女儿肚子疼痛不止。当时李思琴不在卫生所,李佃贵只好连夜独自出诊,经诊断系胆道蛔虫症,他开了治蛔虫的中药乌梅汤促使蛔虫从胆管退出,然后服驱虫灵,很快治好
了孩子的病。从此,他一下子成了当地的小名医,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1970年秋天,河北医科大学(当时叫河北新医大)到蔚县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李佃贵被推荐到河北新医大中医系学习。在校3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理论,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金匮要略》、《脾胃论》等古典医学理论到中医的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科学和诊断学等他都刻苦攻读,不知疲倦地在中医理论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很多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段落他都能背得烂熟。在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习期间,他刻苦向名老中医学习,大胆实践,曾经为棉纺厂一对不育症的夫妇进行中医治疗,使他们生下了自己的宝宝。到宁河县医院实习的时候,老师让李佃贵带队,带领10名同学进行临床实习,在这里,李佃贵又遇上了一位解放前的名医,他夜以继日地虚心向辅导老师求教,受益匪浅。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在
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上出类拔萃,1974年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工作。学校分配他到河北新医大第三附属医院。当时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医院政治部让他在党办室工作,这在当时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李佃贵却坚持要上门诊从事专业工作,最后组织上同意让他半天搞行政,半天临床看病。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第三附属医院一下子接收了500多名震后重伤员,使他有了用武之地。当时很多伤员截瘫后大便不通,西医找他开中药调理,效果显著;骨折手术后为了加快伤口愈合,用他配制的接骨散,使骨折伤口愈合很快。

1978年,李佃贵被调到省中医院工作,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的教学和医疗工作,先是侧重胃病的研究,后来专攻肝胆病。1983年担任省中医院副院长后,李佃贵仍然坚持门诊看病。1992年调任河北中医学院副院长主抓教学工作,1996年调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主抓科研工作,李佃贵始终坚持在门诊看病。30多年来,经李佃贵治疗过的病人有10多万,由于他认真负责,精心治疗,大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刻苦钻研中医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勇于创新,教学和科研取得丰硕成果

长期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使李佃贵在中医理论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在肝、胆、脾胃病的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他先后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20多篇发表在国家的核心刊物上。编辑和撰写出版了《实用中医肝胆病学》、《中药绞股蓝的研究与应用》、《当代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医学图书情报信息探索》、《中国实用医学研究》等8部专著,总计350多万字。如今,他还担任《中医学》教材主编,正在编写专供医学专科使用的中医学教材,并承担着5项科研课题。他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毕业后参加了针刺麻醉研究,当时国内针刺麻醉技术,应用在腹部手术、开胸手术和甲状腺手术上效果显著,但在骨四肢手术方面效果不好。他和麻醉科主任黄杰一起进行了针刺麻醉用于骨四肢手术的研究,于1978年第一次参加了在天津市召开的
“骨四肢手术针刺麻醉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这次会议使他开阔了眼界,开始了中医科研漫长的历程和艰难的攀登。

李佃贵是一个爱国心极强的热血男儿。1980年,日本弘前大学副教授松木明知先生在当年的日本《麻醉》杂志第九期上发表了《麻醉科学史研究最新见解之十》一文,竟然提出“汉代名医华佗实际是波斯人”的论点。当时的中国麻醉专家撰文驳斥这种错误观点,松木明知不服,又在日本《麻醉》杂志1982年第二期上发表了《驳郎氏论》进行反驳。李佃贵以高度的求真务实精神,先后多次去北京、天津等地,查阅了《三国志》、《后汉书》、《中国通史简编》、《世界通史》、《全唐诗》、《通俗中国医学史话》、《中国医史年表》等几乎所有记录华佗的史料和权威著作,撰写了《中华外科麻醉术的创始人——华佗族(国)籍的考辨》一文,发表在1982年《中华麻醉学》杂志第二卷第四期上,从华佗的生卒年代,及华伦的家乡沛国相推荐他为孝廉,豫州牧征招他做官被拒绝等各个方面旁证博引,针对松木明知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证明了华佗是中国人的不可否认的事实,维护了历史的真实性、科学的严肃性,此后松木明知不再反驳。

1989年,李佃贵参加了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名贵中药绞股蓝的研究,主要承担绞股蓝的临床应用部分。在此之前,国内外对绞股蓝的临床应用报道很少。经过3年时间,他先后完成了绞股蓝在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冠心病、”“糖尿病”、“血管性头疼”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取得了大量严格的科学数据,最后合作编写出版了《中药绞股蓝的研究与应用》专著,为开发和推广应用绞股蓝这一名贵中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佃贵的中医治学,坚持师古而不泥古,对中医理论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学习中创新。肝胆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他致力于肝胆病临床治疗和研究20多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深入研究肝胆病和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肝胆病发病机理、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治疗方法,用以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胆石症等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了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他先后用了3年时间,编著了42万字的《实用中医肝胆病学》一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中医肝胆病学范围、源流与发展、肝胆病学的解剖与生理、临床常见的肝胆病种类、发病机理、诊断方法、理化检查、辨证施治以及预防和调护等,提出了中医肝胆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经验。

在这部专著中,李佃贵扩大了对肝胆病范围的界定。除了吸收现代医学对10多种肝胆病的界定外,还按照中医理论,凡是和肝胆脏象学、经络学有关的疾病均归入肝胆病范畴,新列入因肝胆经脉引起的眼病、耳病、腹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共19种,充实了“中医肝胆病学”内容,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在理论上,对肝脏的生理和病理重点从中医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广泛的探讨。他抓住肝胆病生理、病理的特点,提出肝脏“最喜条达、最恶抑郁”、“最喜疏降、最恶上亢”、“最喜柔润、最恶燥热”、“最喜涵养、最恶湿捆”的观点,针对具体临床症状拓宽了用药的思路。依据这些理论观点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李佃贵拟定了肝病的10种方剂,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复肝丹、珍黄丹、康胃丸、利胆化石丹等几个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他带研究生选题立项时,总是鼓励他们要敢于创新。即将毕业已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扈国杰介绍说,她的选题是针对近年来酒精性肝病发病率上升,在李佃贵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受导师中医理论独特见解的影响,她在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上受到了启发,拓宽了思路。毕业论文题为《新清肝饮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与试验研究》,立题有创新。扈国杰说,导师对我们要求很严,他那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的作风对我们影响深远。

由于李佃贵在中医理论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1987年他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中医副教授,1989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先后担任了《中华物理医学》杂志编委会常委、《国外医学》杂志呼吸系统分册编委会副主任、《全国医学高等教育专科教材》编委会副主编、主编、中华医学会专科学会会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副理事长以及河北省多家高校学报和医药杂志的主编和副主编,当选河北省第五届青联委员、第六届副主席、全国青联第七届常委,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河北省政协委员等职务,1998年被评为全省十名优秀政协委员之一。

他到河北职工医学院任职三年,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们在河北职工医学院采访,一些干部职工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李佃贵,就没有职工医学院今天的发展变化。他到学院任职3年,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br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