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绍兴6月20日电 新突破、新发现、新论点迭出,这是近日在此间举行的越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显著特点。我国和日本、韩国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就越文化研究的新发现、新观点展开热烈的研讨。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何福清在开幕式上说,浙江近年来有不少新的重大考古发现,如绍兴印山越王陵、萧山跨湖桥遗址等,今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浙江占了4项。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越文化的研究。
浙江省社科院林华东研究员继考证确定印山大墓为勾践父允常陵墓之后进而提出,根据印山的隍壕布局,可以推测出允常陵墓南侧还应有一座越国王室墓,而印山的西面还有三四座越国贵族墓。据此,他推断印山大墓所在地是越国王陵区。印山大墓的发现为重新评价越国国力提供了有力佐证。
浙江省考古所所长曹锦炎关于越王得居戈的研究有新的突破。20世纪90年代中叶曾出土两件越王青铜戈,上有铭文30多字,曹锦炎认为,勾践之父允常字(或名)得居;越国先于徐国称王;越王得居特意铸铜戈佐徐称王,越、徐两国关系非同一般。
勾践建都会稽前的越国都邑在何地?安吉县博物馆程亦胜馆长认为在今天的安吉县。经考古试掘证实,安吉有浙江地区建筑规格最高的春秋战国至汉晋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四周分布有大量典型的越国文化葬制之土墩墓,其中有10多座规模类似王陵,主墩高大若山,隍壕围护。因此,程亦胜大胆提出,安吉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越都所在地。
广西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认为,浙江安吉上马山西汉墓出土的小铜鼓在越南海防越溪船棺墓等处也有发现;鄞县出土的船纹铜钺在越南也有相同的发现。由此他提出,2000多年前杭州湾与越南北部的海上交通已经开通并来往频繁,越国与越南都同属越文化区。
韩国全南道大学社会大学人类学科的林永珍教授提出,韩国的坟丘墓与中国江南土墩墓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不能否定其间的相互关系。
绍兴市社科院周幼涛副院长认为,越文化覆盖了东南亚、韩国和日本,这一区域经济都很发达,越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尤其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值得研究。他呼吁,经济学家应参与越文化的研究,应该从越文化中探寻经济发展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