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光照亮产品
工业设计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作用越来越明显。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科技创新被视作是第一次竞争,而产品的工业设计创新则是第二次竞争。目前的趋势是两次竞争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很多国际上大企业在市场长远战略下将技术和工业设计并行开发,在推出产品的时候,已经在应用形式和产品外观上成为市场成熟的产品了。
但是,遗憾的是,意识到工业设计力量的国内企业似乎还只是少数,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停留在价格厮杀、营销概念炒作等低层面竞争上。炒卖概念使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被拔高,价格战又令产品逐步丧失个性,加深了产品的同质化,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与国际上相比,我国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公司只有300家左右,其中约有200家在台湾,内地只有100家(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却有逾千家的专业工业设计公司),数量上无法相比;这个数字与国内上万家广告及平面设计、包装装潢公司的数量,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位深入研究市场问题的业内人士更是尖锐地指出,WTO是全球过剩经济寻求新的市场平衡所做出的最全面努力。中国企业如果只是立志成为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廉价“车间”的话,要不了多久,另一些劳动力资源更为低廉、经营成本更便宜的国家将使这一杯羹也变得酸涩无味。
改变工业设计力量薄弱、产品粗陋的现状刻不容缓。我们需要通过优美的工业设计,来体现我们的科技进步、文化内涵、人文关怀和对环境的关注,唯此,我们的产品才能具备持久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在谈到产品创新时说,创新有两类:第一类是原理上的改变,即从无到有的创新,如科技发明;第二类创新是在第一类基础上进行改进,这类改进更符合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个性需求,革新性的设计属于其中。
换言之,我们常说的所谓产品的个性化,更多是体现在第二类创新上,消费者直接享受的不是科技原理,而是从科技走向艺术的产品。不同的设计风格即代表不同的价值取向。
日本制造业的成功经验证明,在工业设计上投入1美元,即可产出1500美元的惊人投入产出比。如今,日本本土制造的成本越来越高,将一些附加值低的部分分流到中国,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体现。而在许多高端领域,尽管日本制造优质优价的光环已不如当年鲜亮,但国内品牌在造型设计与功能设计上仍难望其项背。
中国的工业设计在负重前行。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没有独立的工业设计部门,而有些部门的企业,工业设计师还多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普遍缺乏深厚的功力,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据统计,每年我们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不足2万人,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接收单位而被迫转行。中国稍有规模的工业设计公司不足百家。多数公司仅有10多人,甚至几个人。每年我们在外观造型等方面所申请的专利与发达工业化国家有很大差距。而且相当多的造型专利的原创性很弱。在产品开发上,很多企业认为原创成本太高,且出来之后,又马上被人模仿,干脆自己选择一些市场上流行的产品款式抄袭过来。其后果除涉嫌侵权之外,更重要的是永远不会有自己本身的设计创新能力。
在2001年“中国产品创新设计奖”组织过程中,许多企业反映出这样的情况:一是深感自身在设计创新上信心不足,二是如果拿出来怕会被人抄袭。
在世界级设计大赛中鲜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在中国进出口额不断扩大的同时,每年中国产品因为工艺以及设计上的缺陷带来的损失数以百亿计。
缺少个性化的设计,品牌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抽象的产品,在过剩经济时代,没有品牌就意味着可随时被取代。
让创新者真正获益,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游戏规则完善的关键。做到这一点需要来自两方面的努力,第一是设计创新者的努力,通过增强产品的实用、美观、操作简易、绿色环保和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更可以令消费者得到比以往更实惠更优质更富有人文关怀的产品,这样才会获得市场的认可。未来设计的创新,将不再仅仅是设计大师个体灵光一现的手笔,将更依赖整个设计团队的系统管理和分工协作,它是系统规则、严格的流程、完善的品质检测最终达成的理性结果,商业化与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由于设计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疑将提高仿冒者模仿的门槛,加大其模仿的技术难度。
另一方面的努力来自立法者与执法者。他们“看得见的手”将细化和完善整个创新保护的立法过程,使法规更具有普遍性和适时性。仿冒者如想剽窃创新设计的成果,付出的将不仅仅是更高昂的成本,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创新的设计将更多地与底层的技术研发紧密结合,在整个产品规划、立项、研发、投产、销售和市场信息反馈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设计部门的主管将更多地参与企业运作的决策过程,设计师的地位也必须获得相应的提高。
设计创新必须具有创新的土壤,而这个土壤的养分就是人人必须遵从的游戏规则,使创新者真正受益,使侵权者蒙受来自道义、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损失。设计创新才可进入和人文历史以及诸如力学、光学等自然学科的深度掌握,更重要的是它可能还需要市场调查专家和消费心理学家、创新者的素质决定了产品是否能够最完美地表现,是否可以在过剩经济脱颖而出,为世人所青睐。设计创新归根结底与科学的方法、公正的制度、参赛者的诚信紧密相连。
(作者为深圳深远工业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