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在草原

2002-06-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高平 我有话说

廷·巴特尔扎根草原,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片片绿洲。图为他和妻子正在搬运自己加工的饲草料。群英 摄


浑善达克沙地,沙丘连绵,方圆千里——距离北京最近的风沙源。

沙丘间,烈日下,一个不恋城市,扎根草原的将军之子,领着乡亲们战风沙,建绿洲,保生态……

他叫廷·巴特尔,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苏木萨如拉图亚嘎查的党支部书记。当地的干部群众说:他是活着的焦裕禄、孔繁森。

危难中,他是牧民的“主心骨”

草原最怕大雪灾。“白灾”一到,人断粮,畜断草。2001年1月,飞雪和扬尘又一次呼啸着扑向牧民的毡房。

廷·巴特尔心急如焚。20多年前的那场大风雪,当时还是知青的他亲眼目睹了成千上万的牛羊冻死、饿死在茫茫雪原里,像雪雕一般让人心寒。天上飞机空投粮食,地上坦克开路救援,廷·巴特尔抢运抗灾粮,耳朵冻得直流黄水。

这白魔今天又一次降临,廷·巴特尔拿起一把铁锹,撇下孤零零的妻子,开着自己的客货车,晃晃悠悠冲进了风雪中。

廷·巴特尔像天外来客一样出现在贫困户大巴特尔家。大巴特尔紧紧抱住他们的书记,高兴地说:“这次没事,你给我做的铁棚圈真管用,牛羊一个没死。”几年前,一场大雪使大巴特尔的牲畜损失殆尽,他因灾致贫,只能靠外出打工糊口。“致富路上不能让任何一个兄弟掉队”,廷·巴特尔把他领了回来,手把手教他科学养畜,教他青贮草料。没有棚圈,廷·巴特尔给他焊了一个3间房大小的铁棚,用自己的车从上百公里外给他拉回来,装上玻璃,又抹好腻子。

女牧民巴·乌兰正为缺少草料发愁。一看见裹着风雪闯进门来的廷·巴特尔,大人、小孩全哭了。她家没有男劳力,3个孩子的学费也交不起。廷·巴特尔把嘎查的100只扶贫羊承包给巴·乌兰,羊毛收入归她,产下的幼仔三七开,七归她,三归集体,好再去扶持别人。几年下来,巴·乌兰已是小康户。

连续3天,哪里最困难,廷·巴特尔就出现在哪里。就这样,自家的几万斤草料无偿送给了牧民。一些在雪灾面前惶惶不安的牧民哽咽了:“有你这主心骨,什么灾都不怕!”

善良把他留在草原他把一片丹心献给牧民

与雪暴抗争,与风沙共舞,他本可以不选择这样的生活。

1974年,19岁的廷·巴特尔高中毕业,选择到地处浑善达克沙地的萨如拉图亚嘎查插队。缺衣少食,没路没电,而他在呼和浩特市的家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他的父亲廷懋将军,是共和国的第一批少将,在知青大返城的时候,正担任内蒙古军区政委、内蒙古党委第二书记。

回城易如反掌。然而牧民草原般博大的情怀使他彻夜难眠。寒夜里,牧民们把仅有的被褥、枕头让给知青,当知青们钻进温暖的被褥甜甜地进入梦乡,牧民们枕着毡鞋为他们遮挡风寒。饭桌上,牧民们把舍不得吃的一点儿挂面端给知青吃,而牧民的孩子们却悄悄躲在旁边,呆呆地吸吮着手指头。回想起“文革”初期,他这个“黑帮崽子”受到的敌视和冷遇,廷·巴特尔强烈地感受到,草原是多么纯洁,牧民是多么善良。

留下吧,这里需要知识,这里需要思路。乳品厂、农场、林场,廷·巴特尔埋下头来一心探索让牧民摆脱贫困的路子,也一次次把回城机会拱手相让,40位知青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

1981年,他与嘎查漂亮的牧羊女额尔凳其木格结了婚。从此,他与草原结下不解之缘。

跟着廷书记干,准没错

把羊往草场一赶,就喝酒去了;缺钱了,就把羊卖了。更有甚者,用一只羊换一瓶二锅头。靠天养畜惯了,牧民们对草场建设不重视,市场意识淡漠,科学养畜不积极。

改变牧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廷·巴特尔率先示范,围封草场,在沙窝里种树种草。建起棚圈,夏季种草,冬天接羔。承包草场时,廷·巴特尔要了最差的草场,但经他一建设,成了嘎查最好的草场。草好、牲畜的膘情就好,市场的价钱就高。廷·巴特尔第一个买回了摩托车、客货车、搂草机、饲料加工机、收割机,还盖起了4间砖瓦房。

他把宝日莱接到了自己的家,给她盖了两间房,给了她20只羊,把3个孩子送到学校上学。宝日莱在廷·巴特尔身旁,学会了生产,学会了勤俭持家。几年下来,她家的牲畜头数都超过了廷·巴特尔家,还盖起了崭新的住房和棚圈。

廷·巴特尔创立的集体扶贫流动畜,先后使全嘎查2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惠泽79人。

路子对了,诚心到了,牧民服了,纷纷出钱搞草场建设、搞畜种改良。1995年以来,全嘎查牧民自觉投入到草场建设的费用达200万元。从靠天养畜到建设养畜,牧民们富了。连续7年嘎查人均纯收入保持在3000元以上,全嘎查83户牧民年均纯收入2万元。

廷·巴特尔连任四届嘎查长(村委会主任),担任了8年的党支部书记。牧民们总是选他,下不了台。牧民们认准一条路:“跟着廷书记干,准没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