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6月23日电 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精品工程《赵俪生文集》,最近在兰州出版。近日兰州大学邀请有关人士在此间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
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教授是山东人,30年代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追求进步,参加“左联”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七.七事变后投身山西抗日游击战争,到过延安。1947年任河南大学副教授,次年到解放区,任华北大学第四部研究员,继为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副处长,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教授,曾与叶丁易合编过《光明日报》“学术”副刊。1958年主动要求调来兰州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兰州大学和大西北的文化教育事业。
赵俪生教授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都有很深造诣,尤长于理论,精于史学。他活跃于学坛近70年,出版著作1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在中国农民战争史、土地制度史、思想文化史和西北地方史等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和独到的见解。赵俪生教授是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49年10月他在《新建设》发表文章,提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掌握与运用,是中国新史学建设的首要问题。1954年他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农民战争史研究专著,奠定了该学科的基本框架和体系。他的土地制度史著作,阐述了中国私有制度从浅化到深化发展的过程,指出社会的复线发展和个别变异特点,对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作出了新的解释。对古代思想文化史,他在上下追溯、纵横联系的综合研究中创发新意,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现年86岁的赵俪生教授至今笔耕不辍,今年发表的《论理想主义》等文章,坚守信念,关注现实,针贬时弊,深受学界关注。
《赵俪生文集》共6卷250万字,除史学论著外,还收有作者自传、序跋、师友回忆和文艺创作、翻译作品。《文集》是20世纪中国社会大变动中一位始终在抗争的学人心态的展示,更是中国学术史的一段精彩记录。精神矍铄的赵教授在今天的首发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