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对外开放时间不到3年的汉阳陵帝陵从葬坑,因文物保护技术和保护资金等原因将关闭回填。
1990年5月,陕西省修建西安至咸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时,在路基下意外发现了4座汉代从葬坑,从此揭开了汉阳陵的考古发掘工作的序幕。汉阳陵考古发掘引起了考古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陕西省文物部门先后从11座从葬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和陶塑动物及其它陶、铜、铁、漆木器,为西汉帝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的资料。1999年9月,陕西省投资1400多万元修建了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与帝陵发掘现场同时对外开放。
3年多来,虽经多方努力,但囿于文物保护技术水平和经费等因素,汉阳陵帝陵从葬坑以及出土文物的保护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11座从葬坑仅有简易大棚遮挡,不能有效防止风沙、粉尘、昆虫等有害物的侵蚀和破坏,也不能解决防寒保暖保湿等问题;从葬坑及坑内文物长期处于冷热干湿不均的恶劣环境,致使从葬坑多处坑壁干裂、塌陷,器物彩绘严重脱落,木漆器文物遗迹干裂变形。另外,从葬坑的西壁上叠压有30多万立方的夯筑封土,如遇雨水侵蚀湿度加大,坑壁随时有垮塌的危险。
为防止从葬坑及其出土文物遭受更为严重的损坏和意外事故发生,国家文物局领导和考古专家在考察现场后,要求对已发掘的从葬坑立即实施回填保护。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已开始提取从葬坑暴露的文物,并于近日回填从葬坑,恢复文物原来所处的温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