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兵,1959年生,毕业于黑龙江商学院,后从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记者:关于科教学术中的问题,一直是个社会学课题,你从经济学上是作何分析的?
顾海兵:这表面上是个社会问题,实际上是经济问题,现在社会正面临转轨时期,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市场的要求,科教学术领域也不例外。现在科教学术领域有很多问题反映出来,比如评审制盛行、学历风迭起、造假屡禁不止、教授质量不高、形式主义严重、学术空气浮躁、创新不够、缺少突破性的发现等等。这些问题表面上毫无关联,但问题的共同本质都是科教学术领域的改革不够深入,计划的色彩依然十分浓厚,而且人们对现有体制已习以为常,没有去分析为什么要改革和如何改革。我认为,科教学术领域改革的关键在于让市场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涉及到经济学的问题了。
记者:具体说来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是怎样的?
顾海兵:市场化的转变不是狭义的转变,而是根本性的转变,过去按行政级别方式组织起来的上下级结构,要转变为按分权的市场原则组织起来的平等结构。
首先,计划的一大特点是集权,由少数人管大多数,而根据市场化的平等原则,学术领域应倡导公开民主的气氛,要打破行政管理上对人三六九等的划分,恢复对每个学者应有的尊重,防止少数人对大多数人权利的剥夺。比如有了教授资格后,就给了他们一个舞台,不必再分等级,就像有了医师、律师执业资格后,市场自然会对其进行评判。
其次,要有市场化的奖励制度,要对事不对人,不管这个人的名气和头衔如何,关键要看他做了什么事,根据他所做的工作对社会和市场的贡献来评价和奖励他,这才符合市场公平的原则。市场经济中市场的需求刺激每个个体去创新,而不是靠计划去出成绩;激励大家为工作事业奋斗,而不是为一顶帽子奋斗。
记者:现在又有这样一个极端,许多非赢利的科教学术机构,巧立名目挣钱,这是否是市场化的弊病所在?
顾海兵:市场化不是金钱化,我注意到许多科教学术机构借机发大财,这是扭曲的市场化,是用计划经济的资源搞市场开发,一方面利用计划中的等级、待遇以及其独特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却占尽了市场的需求,得到了利润。这种做法现在一时还看不出危害,但从长远来看是在自杀,降低了质量,阻碍了发展,破坏了多年形成的无形资产。要防止金钱化的短视行为,维护市场化的长期发展,必须通过一套完整的监督约束机制来实现。要有严格的游戏规则,比如学校本为非赢利组织,如果要高价收费办班,就要有纳税机制,同时要有价格听证会制度,要保护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记者: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是生死存亡的选择,科教学术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似乎不是那样急迫?
顾海兵:科教学术领域的市场化是指科教学术要适应市场、适应社会,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发展方向,我至少提出了一个超前五年的问题。但有些工作现在就可以开始做,比如禁止近亲繁殖、坚决不留本校毕业生做教师;公务员不准到高校兼任教授、指导研究生,不准拿学位,以防以权谋学;国家基金项目要少而精;改革计划经济的评审制,尤其是那种只评优不评劣的评审制,建议搞淘汰制,划出一个标准,按市场原则优胜劣汰;行政主管部门要退出对科教学术领域的直接管理,实行间接管理,要立规则搞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