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区干部群众开展向廷·巴特尔学习的活动。
《决定》这样评价廷·巴特尔:从一名下乡知青、高干子女,成长为当地干部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牧民致富的带头人、领路人,他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的楷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实践者。
当我们走近榜样、走进榜样的家庭,发现榜样的力量原来来自一颗坦诚火热的心。
在廷·巴特尔具有城市情调的房间里,有一个房间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铁器。人们说,这是嘎查牧民不收费的机修铺。
牧民们富了,全嘎查买回了上百台拖拉机、摩托车、汽车、农牧机械、发电机、电视机。这些现代化的“玩意”有时候牧民们玩不转。廷·巴特尔买回各种各样的技术书钻研了起来。大到修理汽车,小到做家俱,牧民们都来找他。廷·巴特尔还买回许多机器配件。汉族牧民员贡说:“我的车一坏就找廷·巴特尔修。去年我的车陷进冰河里,他帮我拉出来,整整折腾了一夜,成了一个冰人、泥人。”
在牧民们心中,廷·巴特尔不仅是修理工,也是农艺师、医生。他的家里摆满了科普书,农牧业实用技术光碟。牧区缺医少药,廷·巴特尔就看医书,还备上一些常用药品。他还亲手救活了一位牧民小姑娘。
知识是通向未来的钥匙。廷·巴特尔积极倡导牧民们学科学、学文化。现在嘎查牧民每户平均订阅的各种书籍报刊达5种之多,每年每户平均费用300多元。嘎查没有失学和辍学的孩子,有3位还考上了大中专院校。苏木中心学校上电、上有线电视网、上程控电话,廷·巴特尔和嘎查都出钱出力支持。“让牧民的下一代学知识,开眼界,这比什么都重要。”廷·巴特尔的眼光很远。
在萨如拉图亚嘎查,集体的账目在牧民家是流动的,通过流动做到村务、账务公开。牧民们随时可以看集体的账目,集体存款的折子也传着看。
廷·巴特尔为党支部定了几条规定:不能以任何理由利用公款请客、送礼;嘎查领导没有权力动用集体扶贫流动畜群;嘎查不报销招待费、用车油料费。10年里,嘎查账目上的招待费、油料费全是“零”记录。旗经管站来查账,大吃一惊,我们没见过这么自觉的嘎查班子。
大雪灾时为牧民送草送料,廷·巴特尔用的是自家的车,自家的油。1996年划分草场,嘎查领导们都是开着自己的车挨家挨户跑了一个月,嘎查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油料费一分未报销。上面领导视察工作,廷·巴特尔有时就在自家招待。领导不吃,他还和人家红脸。有人给廷·巴特尔算了一笔账,几年来他为嘎查搭进去的费用有10万元。
廷·巴特尔是草原上充满智慧的牧民。他最心爱的4件宝贝是自己绘制的4张地图。电视台的记者要拍摄一下他的地图,他心疼地说,上面的字摸得都看不清了,注意点儿。
嘎查行政区划图、嘎查草场划分图、嘎查生态建设图、自家的草场图。在这些图上,嘎查草场和井眼的分布、牧民的住址、河流、树木,都标得清清楚楚。
为了绘制这4张图,他用了整整2年时间。穿沙丘,越河沟,量距离,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户都深深装在他的脑海里。廷·巴特尔现正在规划一张新图,那就是嘎查未来的发展蓝图。办旅游点、办乳品加工厂、办风干牛肉厂,让牧民联合入股,也可让外面的公司入股进来。廷·巴特尔坚定地比划着手势,不能再走“畜多钱多”的老路了,要走保护草原,提高畜产品附加值的路子,草原经不起折腾了。
“不愿做都市里供人观赏的花朵,
愿做浑善达克沙地的一棵小草,
为牧民遮挡一丝风寒,
为草原增添一点绿色,
为祖国大地减少一点沙尘暴的袭扰。”
面对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面对无数人的赞扬,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廷·巴特尔朗诵了这首自我总结的诗。
他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我的根在草原。”有很多次,组织上考虑提拔廷·巴特尔到苏木或旗里当干部,他都婉言谢绝。
总有人问他,在牧区一待就是28年,为什么?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干部子弟是人,老百姓的子弟也是人,他们能生活的地方,我为什么不能?”廷·巴特尔把这件事看得很平淡。
在呼和浩特市廷懋将军的家,90岁的老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他找到了体现自己价值的舞台。牧民需要他,需要就是价值。共产党人是不讲名利地位的,要永远和老百姓息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