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农民们渴望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价格低廉,水平较高的医疗服务,如今在山东烟台已成为现实。在卫生支农工作中,来自市、县医院的医务人员通过“对口支援、错层下沉”的方式,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认真热情的服务,赢得广大农民们的好评。村民群众无不称赞:卫生支农政策好,真是为我们农民办了件大好事,城里来的医生我们打心底里欢迎。
所谓“错层下沉”就是“一个错层,三个下沉”。即市级医疗机构以“错层”方式,将高素质卫生技术人员直接“下沉”到中心乡镇卫生院;各县级医疗机构的业务骨干“下沉”到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下沉”到村中心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县以上医疗机构“下沉”的卫生技术人员工资由原单位支付,医疗业务收入全部归乡镇卫生院。“下沉”人员每半年更换一次;相互合作的城乡医院相对固定,3年为一周期。
这一支农新举措,是烟台市人民政府为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整体水平,加强市、县、乡、村卫生机构的联系,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卫生支农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卫生纵向合作的做法。
为做好以“错层下沉”方式引导卫生资源向农村流动,烟台市政府制定了相关文件,明确了“错层下沉”的任务、目标及奖惩办法,并使各级医疗机构认识到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2年来,市、县、乡共有179个医疗机构,选派5批共2944名业务骨干深入到基层为群众进行医疗服务。
城市医院的医务人员通过卫生支农,“错层下沉”到农村乡镇医疗机构,不但提高了基层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且使农民不出乡镇、重症病人无须转院,就能享受到市、县级的优质医疗服务,既免除了奔波之苦,又节省了开支。据统计,实施“错层下沉”2年多来,共为农民节省到城里看病的各种费用约6000多万元。
患者徐海燕3年来因病四处寻医求药,花了3万余元也未治好病。经下到龙口市第二医院(一级甲等)的烟台毓璜顶医院(三级甲等)医疗队队长、主任医师赵锡堂接诊,否定了“冠心病”的诊断,仅服用6副中药,就使多年痼疾痊愈。医疗队成员杨世春大夫,不计名利得失,冒着风险为3名80岁左右的老人进行肠癌和胆囊坏死的切除手术,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患者及家属逢人就夸:“烟台医疗队是俺的救命恩人,俺一辈子也忘不了。”
“错层下沉”使烟台市全市的卫生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2年来,全市市、县医疗机构共有860多名业务骨干下到基层,累计为乡镇卫生院开展新项目520多项;接诊病人48万多人次,手术5900多例;举办培训班630余次,培训基层卫生人员1.3万多人次。乡镇卫生院多年闲置的资产得到启动和运作,床位、设备的利用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80%。
在市、县医院的带动下,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的技术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龙口市二院自1999年接受毓璜顶医院先后派来的17名医疗专家的对口支援,2年多时间里便使医院的门诊量较过去增加2.5倍,住院病人增加了3.2倍,手术病人比过去增加2.6倍,业务收入2000年比1999年的300万元翻了一番,2001年竟突破1千万元,创历史新高。
毓璜顶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崔青在谈起“下沉”后的感受时说,下来之前曾耽心这半年时间如何过。如今2个月过去了,和农民的关系拉近了,亲眼目睹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进一步加深了对农民的感情,在治疗中尽量让他们少花钱,想办法尽快减轻他们的痛苦。我们每期下来都有一个培训目标,为的是使龙口二院也能做一些较复杂的妇科手术,为农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解放军107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郭仁道,在医疗战线上工作了36年,这次是第一次支农下到中心卫生院工作。他深深地感到农村医疗市场广阔,农民迫切需要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错层下沉”的卫生支农方式,在促进乡镇医疗机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县医疗机构的发展。市、县医院在“下沉”过程中,提高了声誉,产生了名牌效应,有力地开拓了农村医疗消费的广阔市场,较之“错层下沉”前,市、县医院住院病人、手术病人平均增长了10%。
对此,具有180多年历史的烟台山医院院长孙瑞敏体会深刻。他说,过去老百姓很多人不知有烟台山医院,如今通过派出技术骨干搞卫生支农,利用基层单位闲置的资产,扩大了自身的业务覆盖面,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转诊病人到医院治疗。如今,烟台山医院患者人数较之前几年增长了,就诊患者过去60%来自城市,40%来自农村,如今这种比例发生了变化,农村就诊人数上升了5%,同时医院的床位也随之增长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