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话题

2002-07-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炳升 我有话说

经济全球化拉近了我们同世界的距离,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抢滩、寻找商机的同时,也把目光瞄准了我国高层次人才。人才资源争夺战的序幕已经拉开。如何应对这一激烈竞争,确实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话题。

人才需求的主要缺口在哪里

在计算机、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我们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物;在新经济的强动力IT行业,人才需求更是频频告急。权威部门预测,目前IT行业每年需要40-50万人,全国大小软件公司5000多家,每年缺口至少在20万人。金融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人才缺口。我们拥有一支庞大的金融、财会队伍,但是取得国际认可的特许金融分析师屈指可数。保险、证券、法律等方面也存在同样的人才“缺位”问题,我国的人才队伍面临严峻挑战……许多专家指出,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最为紧缺的还是一大批精通国际语言和事务、熟悉国际化经营管理的管理人才,这是人才需求的主要缺口。

加入WTO,预示着向外国资本、跨国公司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和市场。来自国外的竞争,将使每一个产业、每一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企业管理问题日趋重要。另外,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将首先在优秀管理人才上和我们展开争夺,使本来就奇缺的管理人才更加捉襟见肘。科技、金融等专门人才短缺所影响的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而管理人才奇缺,将影响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国际化高级管理人才成为我国人才市场中的最大缺口,这正是许多专家的揪心之处。

人才市场中的主要缺口现状堪忧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30多万家国有企业、36万多家三资企业以及数百万家民营企业,可是,精通经济法则和企业管理的通才十分缺乏,在国外享有声誉的MBA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有关部门预测,我国每年至少需要合格的MBA人才30万人。现实情况令人担忧,经贸委办公厅有关人士指出,我国企业里绝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不懂外语,不懂得如何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流,对自由竞争、世贸组织规则缺乏系统了解,尤其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紧迫感普遍不强。

那么,企业管理人员后备队伍的情况又如何呢?来自人事部的信息并不乐观:全国各类人才总量607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约占人才总量的2/3,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数量十分有限。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每年高校只有经济类毕业生13万人左右。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5年也只能培养出65万经济类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作为培养职业经理人和未来企业家摇篮的MBA教育,在国外已有近百年历史,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方面透露,自1991年试办MBA教育以来,全国50多所MBA试点学院,10年来毕业生还不到一万人。现在每年毕业生不到3000名,对我国庞大的企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有限的人才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很大反差,更不要说从业人数高达1亿多、正嗷嗷待哺的全国2000多万个乡镇企业。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宗锦耀说,这一庞大的企业群体亟待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急需成千上万合格、有为的优秀管理人员。

首要是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

“一个玻璃杯在国内生产加工只1元人民币,可到了加拿大,配上4个杯子、1个盘子,再换个好的包装,价码一下涨到十几个美元;广东生产的牛仔裤每条出口时只有两美元左右,到欧美却卖到50多美元!”

一直从事国际商务投资咨询的北京欧美同学会咨询中心阎长明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实生活中,这类例子屡见不鲜!我国的纺织品、陶瓷及玻璃制品等,在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很受欢迎。产品上虽然打上“MADE IN CHINA”,实际的进出口商、经销商却多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中间的差价如品牌、设计、运输、营销、零售等各个环节,着实让别人赚了一把。20年前,多数企业对国外市场及商务环境不太了解,只能搞“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现在情况不同了,外国企业要到家门口来和我们竞争。如果我们不了解国际商务、不熟悉对手情况,我们在竞争中很可能要吃大亏。中国项目网总裁王辉耀曾于1987年去日本讲学,他认为,日本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这批国际化人才,目前日本在海外活跃着一支几十万人的商贸队伍。近年来有不少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像海尔到美国投资办厂,TCL等进军海外。像联想、方正、海尔、海信等一些已经比较国际化的企业,必将吸纳更多国内以及国外的优秀国际化管理人才。专家指出,盼望成为经济巨人的中国,首要是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不仅要打造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管理专家,引进、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推动中国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进程,使中国企业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