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现时代看巨人

2002-07-04 来源:光明日报 士曾 我有话说

《伽利略的女儿——科学、信仰和爱的历史回忆》&nbsp
【美】达娃·索贝尔著谢延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被爱因斯坦称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科学领域的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伽利略的女儿》以情感生活为线索追述了这位科学巨人的贡献。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达娃·索贝尔写作此书独具匠心。她回避沿着人们熟悉的概念行走,她拒绝塑造陈列在殿堂的雕像。她写的是人,有苦恼有欢乐,有崇高也有卑下;她力求再现那个时代,那个有文艺复兴的辉煌,也有宗教法庭之残酷的17世纪。

在这本书里,人们看到的是达娃·索贝尔以考古学家的细心和严谨,精心选择进入这段历史的入口,她凭藉伽利略女儿当年写的信札作为开掘的地图。经过近400年岁月沧桑,写信者原先的字迹墨汁已从黑色变成褐色,可留下的感情却依旧是那么真挚。女儿对父亲关切、劝慰,没有被刻板的格式与恭谨的语词掩埋。

伽利略的大女儿进了修道院后成为玛丽亚·切莱斯特修女。她与她的妹妹未成年时就被父亲送进修道院。这个看来是冷酷的、不近人情的安排其实是深具爱心的。除了家境困顿与健康原因外,伽利略这么做是为了让她们能平安生活。他很早就明白自己的才华和发现会遭到妒忌者的攻击。他必须让自己柔弱的女儿躲避尘世间的狂澜大波,修道院成了庇护所。如此安排,也让伽利略在追求科学的坎坷之路上,时时得到父女心灵交融的慰藉。

伽利略的智慧更多地表现为他处世方法的狡黠。作为科学家,他力求自己的发现以实证的方式让世人了解与接受。但是,哥白尼著作的被禁、布鲁诺的被烧死让他明白,以“日心说”代替“地心说”的过程异常凶险。他必须以委婉曲折的办法让真理取代谬误。于是他不惜让科学观察的结果为贵族的虚荣心充当奴仆。为了出版他的研究著作,他在序言中阿谀奉承之词读来令人肉麻,简直让人怀疑他是个拍马屁的小人。这是他追逐名利和求得研究成果流传人世复杂心态之表现,有着不惜委曲求全的执着。他的发明、智慧与谦恭帮助他获得了社会地位,也结交了一些贵族、有权势的宗教界人士。教皇乌尔班八世在还是红衣主教身份时就成为他的好朋友,继位成为教皇后,也多次接见他。尽管如此,他还是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那本被斥为“异端”的《对话》,出版前就多次被审查,反复修改后才获准开印。但最终还是因为《对话》,70岁的伽利略在宗教法庭前蒙羞承辱,违心地低头认罪。

《伽利略的女儿》在重现这一幕悲剧时,让修女玛丽亚·切莱斯特的信札担当叙述的重要角色。这些信点明了时代背景,伽利略女儿对修道院清苦生活,关于当时席卷意大利那场肺鼠疫的可怕惨况等等的描述,让今日的读者似乎触摸到17世纪的岁月脉搏。同时也排除了简单的概念——伽利略是个敢于用科学向宗教挑战的斗士。

真实的伽利略是个宗教信徒,又是个科学家。在那个时代他不可能有以科学反对宗教的胆量,他所做的只是以实证的方法,无可辩驳地将当时占权威地位的陈旧学说推翻了,从而使人类认识史走出了迷雾。有权势的高级神职人员、伽利略的朋友大主教皮科洛米尼写信给伽利略说:“你是活该如此,而且还应该更糟,因为你一步步地把那些垄断科学的人缴了械,使他们一无所有而且得回过头来求教于宗教的理由。”真是一语中的的劝慰。

在那个年代的意大利,宗教就是政治强权。伽利略的违心认罪,只是科学在强权前的无奈写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