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寻呼业能否东山再起

寻呼台现在正一天倒一个 3000万寻呼用户已经离开 90家寻呼台半年内被收购
2002-07-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蔺玉红、陈建栋 我有话说


最近,北京的林小姐所交的寻呼费到期了,虽说当年为买这部汉显机花了上千块钱,自己也已经用了多年,但自从有了手机后,朋友们便不再呼她。带着它累赘而又无用,林小姐索性便把呼机扔进了抽屉。

事实上,像林小姐这样的寻呼用户“驾机起义”早在2年前就已经大范围地开始了。

从辉煌走向衰落是必然

1984年上海建立了第一家无线寻呼台,揭开了无线寻呼在我国发展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寻呼业发展到最高峰,当时全国有寻呼企业5000多家,用户总数超过了8000万。从90年代末开始,手机迅速得到普及,无线市话、手机短信等业务的开通则使寻呼业务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从2000年开始,无线寻呼用户开始严重流失,业务急剧萎缩,寻呼台数量减少。现在全国拥有寻呼台1200多家,用户数不足5000万。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1至5月我国无线寻呼用户数继续下滑,今年累计减少1000万,到年底总数将仅存2500万。有人称,现在是平均一天倒一家寻呼台。

中国联通无线寻呼事业部副总经理于英涛对此现状并不避讳。他说,在上一世纪的电信重组中,国信寻呼被整建制划给中国联通后,联通成了寻呼业老大。但现在联通只有3050万用户,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于英涛承认,传统的以找人为主要功能的寻呼模式走向衰退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是一种必然。另外不能否认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移动公司无休止的价格战也加快了传统寻呼走向没落的进程。

联通一统寻呼业为哪般

寻呼市场状况如此,人们不禁要问,寻呼业还有戏吗?于英涛说,寻呼业务走向衰落并不等于说它要灭亡。从技术体制来看,寻呼具备大容量及广播式的群发功能优势,最高可达到100万字的容量,另外,运营成本低(一个基站可覆盖50公里)、信号稳定可靠等特点也决定传统寻呼仍将保有一定量的固定用户群。于英涛认为,从世界范围看,寻呼用户经过急剧跳水后,将达到一个平稳数。香港共有600多万人口,寻呼业最高峰时用户曾达到250万,现在保持在40万左右。我国寻呼用户数经过急剧下滑后,今年年底将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量,预计将维持在2500万左右。

中小寻呼台哀鸿遍野让中国联通看到了规模经营的机会,并开始了疯狂收购。仅今年上半年就收购了90家,润迅、凯奇等大台都被联通纳入囊中。于英涛预计,今年年底,联通用户数将维持在2000万左右,市场占有率将达到80%,他甚至期望明年将这一数字扩大到90%。

在这场收购行动中,联通兵不见血刃却赚了个盆满钵溢。深圳有家寻呼台,有4万用户,联通不仅没给它一分钱,反过来,这个台还得把用户预存的300万话费划给联通。“不让联通收购,我们就要倒闭,要关闭的话,用户不干,有些签约用户还没有到期,即使有一个用户,也要开通所有的设备,房租、人工费等都要照付,为了尽早止亏,我们没办法。”一家小寻呼台经营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中颇有些无奈。

在北京联通位于通州的凤港话务基地,记者看到了于英涛所说的寻呼规模经营。180多名话务员在同一间大工作面上分别为126、127、128、191、283、286、288、2561八家寻呼台提供服务。北京联通寻呼事业部话务管理室副主任张捷告诉记者,以前这些台分散在几处,每台都有自己的班长和话务员。集中经营后,联通对话务员人数和工作量作了统筹安排。现在每人每月的平均话务量是3万张量,即一分钟要接3个电话左右。并购没有增加联通的成本,张捷甚至担忧,联通再不陆续收购一些台,话务员将会“吃不饱”。

借信息机大翻身有困难

用户流失、业务下滑促使寻呼业务经营商不得不找寻新的突破点。传统寻呼业目前正向两方面转型:呼叫中心和个人信息服务。前者主要针对企业,后者仍然面向个人用户。

为此,中国联通新推出了基于198/199全国高速寻呼网上的全新业务——“联通新资讯”。该业务整合了无线寻呼、互联网、卫星通讯的技术优势,通过无线PDA和信息机等信息终端,为用户提供大容量、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据于英涛介绍,“联通新资讯”除了发送股票行情、股市评论、分类新闻、民航班次等全国统一的信息内容及由联通各省分公司提供的本地信息外,还支持用户进行电话和网上定制各类专业信息,如教育、足彩和农业信息等。联通总部从各信息单位购买这类全国性信息,每年要花费1000万元左右。对用户则采取包月制,每月40元。

前有可双向沟通的手机,后有“移动梦网”的丰富应用,“联通新资讯”要成功将取决于两点,一是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正为用户所需要,二是新型信息机能否迅速被用户接受并普及。

此前各厂商都曾自己生产过信息机,但由于采用各自的标准,互不兼容,造成运营成本、终端价格偏高,严重制约了无线信息业务的发展。为此,联通在推出“新资讯”业务时,便开放了其最新制定、并被信息产业部批准为行业推荐标准的《高速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现在,这个完全开放的协议解决了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编码协议互不兼容、信息内容只能由特定的终端接收等制约信息业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也为各种终端信息机制造商提供了机会。

在于英涛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一款信息机,但粗糙的外观显然不如人意。于英涛说,由于新协议不支持原来的寻呼机,各大厂商推出信息机的质量和速度成为决定新资讯业务成败的关键之一。为此,在推出新资讯业务的当天,联通便与国内PDA行业老大恒基伟业公司签订协议,向恒基伟业提供“联通新资讯”全部业务,恒基伟业则按照开放协议研发终端产品——新媒体、股灵通系列掌上电脑。

恒基伟业带给信息机的改变将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即将推出的新媒体系列信息机可使消费者不用打电话或上网,只要在机器上设置就可以定制信息。恒基伟业无线信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陈起辉称这项“虚拟双向技术”有效解决了无线寻呼广播海量信息和用户个性选择之间的矛盾,因为在陈起辉看来,信息服务多一道手续就可能损失50%的用户,此技术将更加方便用户定制新资讯服务。据了解,在推出“新媒体”系列信息机的同时,恒基伟业还将和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一些收费信息服务。

拓展无线信息服务一直是许多PDA厂商追求的梦。早在2000年,摩托罗拉公司就推出了具有信息接收功能的宝典系列机,但由于当时寻呼协议是封闭的,再加上信息服务商非常少,宝典做得并不成功。去年PDA市场下滑以后,很多PDA厂商又将无线信息服务作为新的突破点,相继推出了具有短信息功能的产品,但这些产品都需要配合手机使用。联通推出“新资讯”信息服务并开放协议之后,PDA厂商们终于能推出可单独使用的无线信息产品了。

内容的改变导致目标用户的改变,于英涛希望,“联通新资讯”的推出,能够为联通寻呼争得500万高端用户,虽然目前该业务的用户只有28万。

(压题照片为北京联通凤港话务基地的工作场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