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这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样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首先,“三个代表”思想凸显“发展”这个主题。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就是为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它是我们在新世纪“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页)。从“三个代表”的内容看,无论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体现了强烈的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实践“三个代表”,推动发展是关键。
其次,就发展的内涵而言,“三个代表”思想坚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它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又不把发展狭义地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不用经济增长指标来取代社会发展的全面指标,而是从社会文明的总体构成着眼,强调“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协调发展。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因此,就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上书第157-158页)其中体现的是一种兼容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系统的发展观。
第三,在发展主体上,“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其表现之一是把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先进性、人民性;表现之二是强调“人的现代化”,并视之为发展的本质和关键。所谓“人的现代化”,就是人们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性变迁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其知识、心理、能力素质的发展程度,既是测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又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上书第156页),不断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上,“三个代表”思想内涵了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类的发展不应该破坏自然界的丰富性和多样发展的可能性,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削弱后代人发展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人民日报》1995年10月9日)这可以看成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发展观上的逻辑指认。理由是:
其一,前述兼容经济和文化的系统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实际上构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实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共同进步,还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必须通过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其二,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双重关系。这双重关系不是分裂的,而是彼此关联互动的。“三个代表”思想所指导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这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归依,中国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结成的是团结、平等、互助的同志式关系,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的中国社会发展,将同时致力于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关系,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林海为无锡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张晓东为中共无锡市委党校副校长,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