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才资源由谁来调控

2002-07-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炳升 我有话说

我国是个人力资源大国,但难以称为人才大国。我国人口众多,但人才数量短缺,高层次人才尤其缺乏。目前,全国各类人才总量为6000多万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在29个专业技术系列中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共有157.3万,只占技术人员总数的5.5%。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企业大量涌入中国,他们瞄准了我国高层次人才。有关人士指出,这是继新中国建国初期和文革十年动乱之后,我们面临的第三次人才需求高峰。

人才资源调控至关重要

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发达国家和周边地区都在千方百计争夺优秀人才。美国国会的一份人才引进计划,将原来每年引进的人才数量从11.5万人扩大到20万人。美国移民小组曾通过一个法案,撤销外国科技人员在美工作的限制;日本提出,要使在日外国科学家的人数达到本国科学家的1/3;移民政策一向很严的英国,去年向信息技术人才放宽“劳动许可证”制度,只要你掌握信息技术,就可以给你发放劳动许可证。芬兰出台了一项新政策,掌握高科技的外国人的税率可以降低到当地纳税人的58%。

面对国际化“人才大战”,人才资源宏观调控和战略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著名人才问题专家、人事部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认为,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就是在宏观上进行人才方面的谋划。过去,我们的企业生产经营有计划,人才发展却没计划。其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企业,都需要有人才规划、发展战略。今天,外国资本、外国企业已经纷纷抢滩,我们不仅面临着人才个体和人才群体的素质竞争,而且更面临着人才战略层面的竞争。

“现在,我们已别无选择,要有紧迫感,真正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体制创新和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国务院体改办管理体制与改革研究所副所长陈立在接受采访时建议,应高度重视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把目前的人事部、劳动部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性统一调动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在此基础上,成立类似“国家人才战略委员会”的研究、决策机构,全面考虑国家的人才战略发展问题,为迅速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制定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

人才资源的调控不仅是宏观上的人才战略谋划,还要建立与之相应的人才合理配置机制。过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过分强调指令计划和行政干预,缺乏市场宏观调节和微观激励机制的协调配套,在人才布局结构上严重失调,挫伤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北京市有关部门的一份调查也表明,引起人才跳槽的十大原因里排在首位的是不合理人事制度,薪酬问题只排第三!

掌握人力资本增值规律

许多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是要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顺应人才国际化的要求,彻底打破人才单位所有、部门垄断的封闭体系,为人尽其才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为迎接国际竞争争取宝贵的时间。人力资源管理专家、21世纪中国不动产人力资源部甘惠总监认为,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使人力资本的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是有区别的,人力资源有耗尽用完的一天,而人力资本则会增值。

如何做好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本的增值呢?一些专家谈了很好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增杰博士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的兴衰同人才市场的开放状态密切有关。要使人力资本尽可能升值,需要发达的人才市场,需要政策和制度上的保证。在美国,每人一生平均流动12次。一些竞争激烈的新兴行业,人才流动率甚至高达50%以上!在日本,人才流动和美国的全方位开放有所不同,但流动一直在企业内部循环,很少一个岗位干到老。一个人换个岗位也许就是个难得的人才!正因为这样,欧美国家和日本都能保持明显的人才效益和企业活力。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人力资源部王晓平经理认为,现阶段要坚持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做到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统一。进一步下放和扩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和人才的择业自主权,削减中间控制层次,使之从过去的垂直式控制向市场、社会网络方面转化。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立法、制定政策、计划指导和宏观控制上。最终实现由政府间接控制的社会宏观管理、单位择优用人、人才竞争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