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家门口上一流名校

2002-07-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健 我有话说

创造了“温州模式”经济奇迹的温州人,近年来又敢为人先地提出“学在温州”的基础教育理想,主动参与地区之间的教育竞争,把优质教育办到群众家门口。

提出“学在温州”的背景

“温州之所以要提出‘学在温州’基础教育理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群众对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迫切需求,也是温州人与时俱进、‘富而思教’和主动参与教育竞争的具体体现。”面对记者的采访,林卫平开门见山,话题直入提出“学在温州”的深刻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中国发展民营经济的典范。在教育领域,温州充分运用民间资金和市场机制灵活的区域经济优势,率先进行教育投资和办学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政府为主、全社会办教育的发展路子。蓬勃发展的温州民办教育成为国内4种最富代表性的民办教育模式,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在全国一片叫好声中,温州市教育部门没有躺在“功劳薄”上,而是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温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曾经当过中学校长的林卫平对发展基础教育有深刻的体会。他分析说,温州基础教育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供给相对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温州目前有110多万中小学生,占浙江省的1/5。基础教育学生数如此之多,富裕以后的温州人对子女教育期望值又高,原有的中小学校不论数量规模还是教育质量,都难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温州有其特殊之处,这里曾经是改革的前沿,现在却是处于竞争的风口浪尖。这几年全国有两支大军涌向温州:一支是络绎不绝的外地招商引资团,目标是引走温州的民间资金;另一支是频频光顾的上海、杭州等地重点高中招生队伍,目标直指温州的优质生源。温州教育和经济一样,已经融入激烈的地区竞争之中。”说完这些,林卫平话锋一转,“‘狼来了’,靠守住生源是不可能的。不进则退,只有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竞争,通过竞争促进发展,打造教育品牌,将我们的学校变成‘小老虎’,才是上策。再说,在家门口就能上一流的名校,这是温州家长最企盼和最心动的愿望。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我们不能回避现实,只能迎难而上,将一流名校办到群众的家门口。家门口有了好学校,就能留住温州的生源,留住家长的心,也能留住温州的企业家和民间资金。”

城市建到哪儿,学校就规划到哪儿

基于此,从去年7月以来,温州市政府提出“城市建设到哪里,学校就规划到哪里,高标准的学校就建到哪里”,在市区新建和扩建温州中学、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温州二十一中、温州二十二中、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温州实验小学、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十所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名校,打造优质教育和特色教育的旗舰,以期为温州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林卫平最后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基本实现高标准‘普九’,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到2010年全面实现高标准‘普九’,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实现这些目标,不能靠简单地扩大学校规模,更要注重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此,我们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实施新教材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名师、名校长计划,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引进全国各地优秀教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外语和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获得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