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IT企业在创新能力以及水平上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仍未彻底完成,中国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才培养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整体上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对于中国IT企业而言,也不例外。
实事求是地讲,在中国已占据国内外市场优势的产品和企业中,其优势主要集中于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这个两个环节。而无论是在产品的源头——技术开发和终点——品牌推广这两个重要环节上,中国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许多重大原创性核心技术的开发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中国在这方面取得整体上的彻底改变,尚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由于目前尖端的、重要的知识产权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中国信息产业不具备核心的技术优势。中国目前的IT企业,许多都是依靠价格优势才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IT企业产品失去了关税保护,价格优势无法体现出来,形势会更加严峻。
中国加入WTO,为中国信息产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机遇与挑战。在面临新的环境和更为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IT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激烈。如何因应这一新的变化,成为中国IT企业的突出课题。
尽管目前整体上中国IT企业在创新能力及水平上仍处于落后状态,但我们不排除中国的某些企业以此为动力,在某些信息技术及产品领域取得突破。其表现如下:
经过多年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具备了庞大的产业和市场规模。中国在许多领域,例如手机、固定电话拥有量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足以独立消化技术创新产品国际化前的销售规模,为IT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土壤。
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已具亚洲第三位,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在短期内筹集到发展高端技术需要的巨额资金。相对过去而言,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已经能够享受到更为顺利的融资环境,融资渠道开始向通畅的方向发展。对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而言,这一意义尤为重大。
中国已拥有成熟的制造技术,可以独立支撑技术成果到商品化的转化过程。中国的一批企业,具备国际化运作的经验,能够组织和运作大型的项目,而他们中的私营企业和国有民营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高于传统国有企业。
中国许多企业与主要的跨国公司结成了合作伙伴,能够形成合作同盟,解决配套技术的研发以及产品推广问题。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过程中,在利用中国企业的本土优势和网络渠道进行业务拓展的过程中,也在管理、机制、技术等方面给中国企业提供有益的成分,促进中国企业经营和研发水平的提高。通过改革创新与市场竞争,吸收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造就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集团,实现跨国经营和国际合作,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着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科研水平方面取得进步。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国策和领导人的共识。许多在国外学习和工作过的高级技术人员已回国工作,部分人员掌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
中国一批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具有很强的技术研发团队,能够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和产品。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指导下,企业会根据自身的优势以及对市场发展前景的判断,选择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进行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带动下,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以及市场开拓创新将会融合生长,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成长。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全球一体化就标志着一个真正的世界市场的到来,现代工业所制造的产品不仅为制造它的人们所享受,同时也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并且还要满足不同地方风土的不同需要。事实是: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在此过程中得到互赢发展,人类也从中获得更多的益处。无可否认,目前中国的发展,给全球所有拥有先进科技及技术的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大家都在中国这一快速发展中,通过投资、合作等获得了各自的收益和发展。
张兆东,53岁。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研究员。在北京大学执教10年后,1987年进入初创期的北大方正,负责方正出版系统的经营销售,任北大方正经营部主任。1991年被派驻香港办事处,负责开拓方正海外市场,为方正在香港上市打下了坚实基础。1992年出任方正汉卡事业部主任,使方正Super汉卡市场占有率高达55%,使其成为中国第一品牌。1995年后,作为方正集团副总裁,整体负责公司运营业务。1997年至今任方正集团总裁;现为方正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全面管理方正集团的工作,为北大方正成为知名高科技企业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