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退耕还林还要苦干十年”

2002-07-24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孙杰 王世焕 我有话说

“延安变绿了,延安变美了!”

7月16日中午,一架波音737飞机飞临革命圣地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到延安,考察这里的退耕还林工作。

当专机在延安上空盘旋准备降落时,朱镕基从飞机舷窗俯视延安大地,望着映入眼帘那一片片绿色覆盖的山峁沟梁,心中十分高兴:“没想到延安的绿化会这么快,变化会这么大。”

这是朱镕基第三次到延安考察。1992年8月和1999年8月,朱镕基曾先后到延安考察工作。陕北高原黄土裸露的山峁沟梁和水土流失加剧的情景,使他心中十分焦急和忧虑。

由于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一直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高达2.58亿吨,占陕西省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多年来,延安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但是长期广种薄收和牛羊散牧的落后生产方式,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种草不见草”,延安的土地始终是“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三年两头旱,十种九不收”,农民生活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1999年8月6日,在延安考察工作的朱镕基曾深情地说,“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人民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延安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但是,延安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国家有关部门和陕西省要把延安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加大资金投入,给以政策支持。延安人民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过去‘兄妹开荒’的革命精神,发展为‘兄妹造林’,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为建设一个山青水秀的延安作出新贡献。”

正是那次在延安考察,朱镕基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政策措施,要求延安在退耕还林工作上先走一步,为全国做出榜样。那次考察结束时,朱镕基还再三叮嘱延安当地的干部:“要抓紧时间退耕还林,我3年后要来检查。”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3年过去了。3年来,延安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活动。延安市13个县(区)全部成为国家退耕还林(草)试点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341.8万亩,分别占陕西省的42%和全国的10%。昔日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绿色革命浪潮。这期间,朱镕基总理也一直牵挂着延安退耕还林工作进展的情况。

7月16日下午,朱镕基到达延安稍事休息后,便和随同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等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延安郊外宝塔区川口乡党庄流域考察。

党庄流域治理区总面积41平方公里,有12个行政村,719户人家。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1.62万亩,流域治理面积达到76%。退耕还林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了农民致富门路,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1520元增加到2001年的2013元。党庄流域治理只是延安退耕还林工作的一个缩影。200万延安人民通过3年来的实践已充分体会到,退耕还林不仅仅治理了水土流失,而且是调整农业结构,农民增收的一条成功之路。如今,当地农民的“信天游”又有了新歌词:“山坡上栽树崖畔畔上青,羊羔羔养在家门中;草棵棵赛过粮苗苗,退耕带来好光景……”

站在一个叫西尧沟的山峁上,朱镕基举起望远镜向远处的山峁望去,只见沟沟峁峁上被绿色所覆盖,刺槐、杨柳、水桐及各种果树,栽种在一面面坡和一个个鱼鳞坑里;沟底淤好的坝地上,绿油油的玉米叶在微风中摇曳。望着眼前的情景,听着当地干部的介绍,朱镕基舒心地笑了。

随后,朱镕基一行又驱车60余公里,深入到燕沟流域考察。3年前,朱镕基在燕沟流域的聚财山上考察时,满目所及是光秃秃的山峁、被雨水冲涮得支离破碎的沟岔和一些种着稀稀拉拉庄稼的坡耕地。当时他看到这副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3年后的今天,他又来到燕沟流域,站在一处叫沟门梁的山上,看到燕沟流域内原有的坡耕地被一片片树苗和草地所取代,满目荒凉的黄土山坡正孕育着绿色的生机。当地负责人向朱镕基汇报道,燕沟流域治理区内原有的6.39万亩坡耕地已退耕6.08万亩,治理面积达到78%。仅仅几年的功夫,山上的植被就恢复起来。老百姓总结说: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舍饲养羊的做法,既解决了国家要“被子(植被)”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民要“票子(钞票)”的问题。

7月的延安,正是酷暑时节。尽管黄土高原上热浪袭人,但朱镕基兴致很高。他从沟门梁的南边看到北边,还提醒随行人员:“小心别踩着小树苗”。他还不时向当地干部询问“这里都种了什么品种的树木?成活率有多高?农民退耕后长远生计如何解决?农民烧柴问题如何解决?”等。

考察快要结束时,望着远近尽入眼底的绿色山峁。朱镕基对当地干部说,“3年后故地重游,看到这里的绿化和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心里非常高兴。现在看起来,延安退耕还林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事实说明,中央关于退耕还林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但延安的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对已有的成绩还不能够满足,山峁绿化还是草多树少,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山川秀美的要求和目标还相距甚远。起码还要再坚持苦干十年,才会大有成效。因此,延安人民要继续退耕还林、封山绿化、承包到户。在严格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国家一定会兑现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00公斤粮食、20元管护费和一次性补助50元种苗费的政策。我相信,只要把这些政策落实了,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延安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那时候,革命圣地延安一定会更加漂亮,到这里来观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人会更多。”

离开燕沟时,当地负责人说道:“朱总理,3年后希望您再来看一看。”朱镕基愉快地点了点头。

(新华社西安7月2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