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漕河乡大厂村的孙磊与女友相恋3年,可准岳父嫌他那个村太脏了,猪羊乱窜、遍地垃圾,就是不同意这桩婚事。是济宁市政府“创建农村文明一条街”给孙磊的婚事带来了转机,半年之内村里把4条主要街道铺上了水泥;准岳父再次考察村容村貌,心里一高兴:“闺女,就嫁到这儿吧。”
济宁市“创建农村文明一条街”始于2000年,最初的举动是清理“四堆”:草堆、粪堆、垃圾堆和砖瓦堆。这些北方农村常见的“堆”,是区分乡村与城市的重要标志。在兖州市石马村,一位姓白的大姐告诉记者:“前年村里把家门口的草垛挪走的时候,还真不得劲,拽把柴火烧锅都得跑老远。过了一阵子,感觉好多了,屋里屋外干干净净,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挪完草垛就是修街。济宁是个农业大市,80%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市里在农村搞“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动员6600个村庄,每村至少修好一条街;经济条件好的村可以多修几条街。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每个村都动起来了,成形的“文明街”已达3500条。
济宁市文明办的王鸿鹏带着记者一连跑了6个村子,看了十多条“文明街”,尽管没法跟大城市的街道相比,但村民们已经很满意了。在曲阜市西雪村,村民们给整修一新的街道命名:“道德街、慈善巷、和睦胡同、孝敬大道”。
街道变文明了,走在街上的村民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在邹城市谷堆村一条浓荫掩映的街道上,几位纳凉的村民争着向记者讲述“环境改变人”的道理:过去有痰随口就吐,反正哪儿都脏;现在不成,这么整齐的街道,有花有草的,你往哪儿吐都不合适。这么着一来二去的,随地吐痰的习惯不就改好了?咱不就跟城里人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