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始终是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和决定性的问题。而西部地区现有的人力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决定了我们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必须要从战略高度来考虑人力资源及其开发问题,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战略具体包括四大发展战略,即人力资源数量战略、人力资源质量战略、人力资源结构战略和人力资源难点战略。可以说,人力资源四大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中的基本战略。当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人力资源四大发展战略的同时,要寻找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一、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数量战略
该战略主要是针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数量总体上不足以及西部大开发中“人气不旺”的问题而设计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利用和开发西部地区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外部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进行人力资源数量开发,以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目标。
围绕人力资源数量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引进外部人力资源、进行人力资源数量开发的重点主要是针对两类人群:一类是党政领导干部;另一类是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1.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和招聘党政领导干部
西部地区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和招聘党政领导干部应该注意这样四点:第一,条件要高。可以考虑将选拔和招聘的条件定为,文化程度为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实绩等;第二,岗位要实。只有实职岗位,才能使被选拔和招聘者有职有权,施展自己的抱负;第三,数量要大。只有数量较大,才能真正对原有的干部体制和裙带网络形成较大的冲击,避免发生当地干部排挤外来干部的现象;第四,待遇要好。可以考虑,对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党政领导干部参照援藏干部待遇。
2.利用超常机制吸引外地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目前,西部地区各省份在吸引外地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方面都有一些独到的做法。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一些省份还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来吸引外来人才。此外,西部地区还可以利用超常机制来吸引国外人力资源,做好引进外国智力工作。
二、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质量战略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质量偏低以及由于财力不足而导致的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状况,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质量战略在西部大开发各项人力资源战略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围绕人力资源质量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所要进行的人力资源质量开发的重点主要在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增量培养;二是存量激活。
1.依靠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来实现增量培养
西部地区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立足点应该在于这样几点:第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实用教育”;第二,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第三,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方式多样化;第四,实现教育投资模式的转化。教育投资的主渠道要从原来的“国家财政为主”转向“家庭或个人投资为主”。
2.以用人观念和手段上的改变和创新来带动存量激活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质量存量激活,要以用人观念和手段上的改变和创新来带动。具体来说,可以考虑这样几点:第一,人才出借。这里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科技人才,可以考虑将他们出借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科研单位甚至高科技企业;二是对于党政干部,可以采取交流和挂职锻炼的方式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一段时间;第二,人才活用。要鼓励和允许人才兼职、多职、停薪留职,甚至到人才交流中心挂职领办、创办企业;允许人才在不改变身份的前提下以技术入股、管理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参与分配,多劳多得等;第三,待遇留人。要在普遍提高各类人才待遇的基础上,对于拔尖的高科技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在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财力以及企业赢利中各拿一部分,对他们进行经济补贴,让他们在西部安心工作。
三、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结构战略
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结构战略的实施,主要是用来解决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围绕人力资源结构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所要进行的人力资源结构开发的重点在于:一是人力资源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二是人力资源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的优化。
1.以加快城市化来带动人力资源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具体步骤可以包括:第一,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劳动密集型、较高附加值和较高商品率的农业,为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奠定基础;第二,加快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大量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加速城市化步伐。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步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转变为城市居民;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直接将原来的乡村地区规划、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新城市,使原有的乡村人口全部转变为城市居民。
2.以加速结构调整来促进人力资源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的优化
以加速结构调整来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的优化,就是要调整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跳跃式”发展新型产业和新型行业,促进人力资源向第三产业以及新型产业和新型行业的转移。
四、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难点战略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问题;二是就业问题。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难点战略主要是为围绕这两个难点问题而设计的。
1.利用一切手段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问题
利用一切手段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问题,需要区别不同的对象:一般群众和干部,并采取不同的途径。对于一般群众,可以考虑两个基本的途径:其一,加快通讯设施建设,创造人们开阔眼界的条件,增强人们交流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其二,鼓励人们尤其是民工向发达地区流动,更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回流。对于干部,也可以考虑两个基本的途径:一是到东部发达地区挂职。二是到东部地区接受培训。接受培训,一方面是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也是观念的更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比如,自1995年6月至2000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就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功地举办了12期“跨世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为其培训了60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接受培训的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不仅达到了知识增加的目的,更主要的是换了脑筋,改变了落后的思想观念。这对于他们回去后更好地做好企业实际经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人们的失业和下岗问题
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二是保障基本生活。前者具体包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中小企业;鼓励非正式和非正规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甚至开展劳务输出等。关于保障基本生活,主要有:多方筹措资金,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用于保障失业和下岗者的基本生活;条件成熟时,要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过渡工作等。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