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一筹莫展的山东顺天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继绪,如今体会到由学校培养的新一代技术工人所带来的效益:过去生产1吨丝绵的设备维修费为380元,现在降到160元,以年产5000吨棉纱计算,仅此一项企业就可节约110万元。这其间的功劳应当归功于山东纺织职业学院的学生,该院的“根据专业办产业,通过产业促专业”的办学思想,使其在山东高等职业同类院校中崭露头角。
山东纺织职业学院前身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也被推向市场,置身于激烈的竞争之中,诸如生源大战、资源重新配置的趋势,都对学校的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严峻的改革形势,学校意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人才的成才观念已经根本转变,技师尤其是高级技师是今天高职学生的成才之路。因此学校的育人思想定位在必须从未来职业要求出发,密切与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十年来,学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教育体制改革形势,注重一个“早”字,敢为人先,实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国有固定资产增值达1.5亿元。2001年经过山东省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为此学校办起了纺织、服装、自动化为龙头的四家产业公司,企业固定资产达到400余万元,为实施产教结合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并从1997年开始实施“产教结合,学用一体”的育人模式的探索。
该院设置了产业中心和教学中心,协调组织产教结合的有关工作,使企业的运作与教学计划的实施得以同步进行。从学校校产的作用来讲,不仅是增加收入,更主要的是搭建培养学生的平台。短短几年,校办产业已发展为5大类10余个项目品牌,如“宝达”牌活塞、自动变频供水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刹车盘和服装远销国外。同时,及时调整设置的20多个新专业对于考生和用人单位颇具吸引力,大批学生成为深受社会欢迎的蓝领技师。
服装专业是学校的传统骨干专业,在校生约350人,师资队伍水平较高,本着“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学校投入30万元,建成拥有112台GC15-1型高速缝纫机、16台包缝机及其它服装专用设备的专业服装厂,承接各种外贸产品的来料加工,并建有教学结合的三个服装专业教室、两个技能训练中心,学生根据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的特点,从设计、裁剪、制作、企业管理四大过程,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视教学需要上机实际操作。从简至繁、从易到难,逐一流程实习。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实现人才和产品的双赢。校化纤专业实现校内集中实训为主,学生依托校办化纤厂,从基本的认识零配件开始真刀实枪轮流运转,使学生的技能切实得到锻炼。计算机专业教学与校内示范基地相结合,与其它专业共同实现并形成了专业与企业的产教结合链条。
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学院大力实施外向型办学方略。加强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他们与韩国汉城工业高等学校建立友好姊妹学校,每年进行师生互访。并聘请9位外籍教师,体现了学校适应教育国际化潮流的远见卓识。同时吸纳山东省83家行业排头兵企业加盟,成立校董事会,校企联姻共育人才。目前,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缩短了毕业生上岗适应期,因职业素养普遍较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