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柴油机集团公司退休女工乔文娟26年来从“拥军姐姐”、“拥军嫂子”到“拥军妈妈”,谱写了一曲曲爱国拥军的动人旋律。
26年来,乔文娟先后认下128个“兵儿子”,曾被11个连队聘为“编外指导员”。“儿在军营母挂心,教子报国是己任”。为了引导“兵儿子”们健康成长,乔文娟系统钻研心理学和生理学,研读《与青年战士谈人生》、《青年官兵心理导航》等书籍,成了一名“业余心理学者”和“业余思想工作者”。
某部三连战士小李,去年私自离队会老乡,受到处分后连续两天不吃饭,谁来做工作都不理。
乔文娟得知这一情况,来到小李床前,一声“孩子,娘看你来了”,让小李抬起了头。接着,乔文娟一番有情有理、入耳入心的话,让几天不言不语的小李流出了悔恨的泪水。他重新扬起奋进的风帆,不久还入了党。
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乔文娟的爱国拥军工作也与时俱进。她买来微机,在网上与网友讨论新时期的爱国拥军问题,请网友们帮忙解决“兵儿子”们遇到的特殊困难。乔文娟还印制了“拥军名片”,上面写着:“如果你有解不开的心结,我愿为你分忧解难;如果你立功受奖,也别忘告诉我,让我分享你的快乐。”
天南地北的上千官兵就是通过这小小名片结识“乔妈妈”的。她在家中安装了程控电话,买来手机、传呼机,开设了“青年军人心理咨询热线”,与各地青年官兵谈心交心。这些年,乔文娟先后与1000多名战士当面或电话谈心,与2000多名战士进行书信交谈,帮助40余名战士成为各类标兵,帮助11名战士考入军校。
乔文娟的128个“兵儿子”中,有9个身患重症。她辞去了柴油机集团公司经营部经理的职务,提前办了“内退”手续,一门心思照顾这9名战士。
战士姜腾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后,萌发了轻生念头。她闻讯立即赶到医院。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打消了姜腾的轻生念头。
患膈肌瘤的战士王广二,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身上局部溃烂,散发着腥臭味。乔文娟天天到医院为他擦洗溃烂部位,揉搓失去知觉的双腿。开始,王广二很不好意思,坚决不让。乔文娟说:“孩子,别忘了,我是你妈妈呀!世上哪有娘嫌儿子脏的道理?”她轻轻地揉搓着,王广二的眼泪也不停地流淌着……
让乔文娟操心最多的,要数“兵儿子”蒋友清。蒋友清体检时查出患了白血病。乔文娟得知治疗白血病的最好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便不远千里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做配型检查。结果出来了,她的骨髓与蒋友清不能相配。捧着检验单,乔文娟难过得失声痛哭。
医务人员劝她:“别哭了,配型不成功是很正常的事。因为,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从此,乔文娟开始了“寻找十万分之一”的漫长征程。她拖着多病之躯东奔西走,行程达1万多公里,终于协助医生找到了与蒋友清完全相同的骨髓配型,使他重获新生。
26年拥军路,征途漫漫岁月长。乔文娟为此不仅付出了巨大心血,而且花光了平时的积蓄,她和家人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26年里,她一年四季身着退伍“兵儿子”留赠的绿军装,从未买过一件像样衣服。
车祸致使她的肝脏破裂留下了后遗症,劳累了,肝区就疼。一般药不起作用,特效药太贵,她舍不得买。她常给患病战士送鸡汤、排骨汤、鱼汤,可自己一家三口连续一个月不沾荤是常事。她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来的1.4万元钱,全部用于了身患重症的“兵儿子”身上。她到全国各地看望部队的战士、为患病的“兵儿子”寻医寻药的车票数百张,从未让军队和地方单位报销过。
在北京陪伴蒋友清治疗数月,为省钱,她租住在医院附近不到6平方米的油毡搭的简易房里。一家公司的女董事长慕名找到乔文娟,见她竟住在这么窄小破烂之处,感动得哭了,当即掏出4200元钱资助她。乔文娟立即又将这钱全部用于救助患重症的战士。据粗略统计,她用于战士及战士家庭的钱已达6万多元。
她在只有60多平方米的家里,开设了“家庭拥军兵站”,门上贴着对联:“战士之家迎来东西南北兵,小小兵站送往四方可敬人”。她家里备有床铺、被褥、洗漱用品,供路往官兵临时休息和住宿,并无偿提供饮食。最多时,家中有七八名官兵食宿。这些年,曾有数百名途经洛阳的官兵在她家食宿过,她从未收过一分钱。
目前,一个向新时期爱国拥军模范乔文娟学习的活动,正在中原大地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