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桥之都

2002-08-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叶辉、夏桂廉通讯员 梁文钊 我有话说


重庆,一座在崇山峻岭中水绕山环的城市。

唐代诗人李白叹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今重庆城区及周围已被一条条宽阔的道路连接,尤其是那一座座如卧波彩虹般的大桥,气势雄伟,横跨长江或嘉陵江,更为这天堑变通途的画卷增添了极为夺目的一笔。在一座城市内,有十几座跨江大桥,这在国内是罕见的,重庆不愧为我国的桥之都。

多渠道筹资建桥

交通不便曾是重庆人的一块心病,一位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来到重庆的老知识分子感慨地说,那时要到南岸区办事,一走就要一天。两条大江穿城而过,没有桥或桥少,人们出门办事怎么不难呢!重庆直辖前有5座跨江大桥,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的增加,堵车、交通不畅仍是一大难题。

重庆直辖给这座西南重镇带来了机遇,为了迎接新的更大发展,建桥修路成为摆在市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建桥,重庆市领导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投融资体制,为国内外资金进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引进资金,如向日本协力基金贷款,与港澳金融机构合作等。在引进资金中,市政府坚决按市场规律办事,政府不担保,也不行政干预,而是成立建设投资公司与贷方进行洽谈合作,资金的引进运作以及将来的还付都由投资公司按市场规律运行。这一系列举措,使资金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知识分子撑起建桥半边天

建桥离不开科学技术,尤其在长江、嘉陵江上建桥,桥墩高、跨度大、桥型新,科技含量相当高。曾组织指挥了几座该市大桥建设的原市建委副主任顾庭勇高级工程师介绍说,为了确保建桥工程质量,市内甚至国内的一些著名桥梁专家都被请来担当重任或为大桥建设出谋划策。记者最近采访了其中的3位专家。

胡善铨,渝澳大桥总工程师,63岁。他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学的是桥梁专业。回到重庆参加工作不久,他就投身到嘉陵江大桥的建设中,是一位有丰富建桥经验的高级工程师。

谈起渝澳大桥,胡善铨说,这座桥是重庆与澳门合作的项目,当时澳门还未回归,工程意义重大。

建桥初期有两个问题,一是该桥附近同时在建的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两个工程的基础一起建,对专家们来讲要有一个综合的考虑。二是,为赶在嘉陵江枯水期间施工和迎接澳门回归,工期较紧。前者在两方的专家认真协调和周密的规划中得到解决;后者则要求4个桥墩在120天内完成。为了抢时间,保质量,胡善铨等提出了用围堰施工的方式。对每个桥墩的施工方法,他们都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与安排,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提起建桥中的事,胡善铨说,市政府一直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没有行政干预,建桥的各个部门职责明确,各司其职,都是按程序来干,极大地调动了建桥者的积极性。

张万全、刘成清,分别是鹅公岩大桥甲方的总工程师、乙方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两位都是作风谦和的老知识分子。

鹅公岩大桥建成于2000年12月,桥长1420米,主跨600米,三跨联索型。这种桥对地基的要求十分高,然而却偏偏赶上这里的地下是软质岩。为了解决难题,张万全等提出了使用软质岩隧道锚技术,这项技术当时在国内外还没有人采用过。为了得到科学的验证,他们进行了多次试验,获得了大量数据。经过建设部专家评审后应用于施工。

在施工中,刘成清与同伴们一起大胆提出使用大跨度缆道吊装法,使用这种方法,当时在国内外还是首次。开工时,重庆市副市长甘宇平亲自来到现场发令。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技术的结果比预期的效果还要好。大桥施工在3年内如期完成,建设费用节省了800多万元。

该项成果,还于2000年底通过了建设部的专家鉴定,后来不少兄弟单位在建桥中都使用了这项技术。

跨江大桥绘就山城新画卷

打开重庆城区地图,你可看到城北的嘉陵江、城南的长江从西滚滚而来,汇聚于朝天门码头后浩然东去。两江夹持的渝中区是最繁华的城区。没建桥和桥少时,江北区、南岸区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不少地方还是荒地。重庆曾有“十年建一桥”的历史,然而直辖后创造了“一年建五桥”的纪录。

如今宽阔的外环路如彩练般环绕外城,外环路要通过的三个过江处,已建起了马桑溪大桥、大佛寺大桥、高家花园大桥。由于三桥的巧妙联接,外环路已把重庆紧密快捷地联成一体。再看内环路,两江上亦有李家沱大桥、高家花园大桥、鹅公岩大桥、石门大桥等的联接,山城行路难已成历史。

据统计,目前重庆在主城区的长江、嘉陵江上已建大桥11座,在主城区外的两江上已建成12座。重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桥之都,祝这座西南重镇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气势如虹,一路畅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