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国务院召开这次“菜篮子”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菜篮子”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次提交会议讨论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请大家认真修改,会后由国务院批准下发执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做好“菜篮子”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如果‘米袋子’、‘菜篮子’抓不上去,农民收入不能增加,工业速度发展再快,城市建得再漂亮,也不能算是合格的领导”。朱镕基总理就提高“菜篮子”质量卫生安全问题多次做出批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菜篮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菜篮子”产品由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供求基本平衡、品种丰富多样的历史性转折。
第一,产品总量大幅度增长,品种日益丰富。2001年,我国肉类、水产品、禽蛋、水果的总产量,分别比1990年增长1.2、2.5、1.9和2.6倍,质量也有所提高。现在,大多数“菜篮子”产品的人均消费量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菜篮子”对稳定物价、保障下岗职工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随着“菜篮子”生产的迅速发展,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在农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目前,“菜篮子”产品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份额占到1/3左右,很多农民靠发展“菜篮子”脱贫致富。
第三,出口量增加,创汇能力增强。我国“菜篮子”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近年来,“菜篮子”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名特优新品种和加工制成品出口比重逐步提高,去年,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已成为农业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
第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加工、流通能力增强。通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城乡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及各类零售商店为网络的市场体系。“菜篮子”产品的加工、运销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均衡供给能力得到提高。国家建立和完善了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增强了应付突发性灾害、平抑供求波动的能力。
在“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践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从本地实际出发,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坚持市场取向的产销体制改革。这是推动“菜篮子”生产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菜篮子”产品的购销和价格完全放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调动了农民面向市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生产基地建设。这是保障货源稳定的基础。各地不断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发展设施农业,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有效地促进了“菜篮子”生产的增长。“菜篮子”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工作开始受到重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在积极发展“公司+农户”的基础上,逐步向“公司+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的模式发展,实现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各种流通中介组织,以流通带动生产,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机制。四是实行市长负责制。各级政府切实加强领导,把“菜篮子”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落实责任,为搞好“菜篮子”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通过增加投入、合理储备、区域调剂和市场调控等措施,加强和改善对“菜篮子”产品产销的引导和服务。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菜篮子”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
一是供求关系发生新的变化。需求层次多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菜篮子”产品供给的充裕,以及人们环保、健康意识的增强,更加注重“菜篮子”产品的多样性、优质化、卫生和安全。这就要求“菜篮子”工作在保证供给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产品质量,确保卫生和安全。供给范围拓展。过去“菜篮子”的供给对象主要是大中城市居民,现在已扩展为全国城乡居民。这就要求“菜篮子”工作既要重视城市,也要关注农村。生产空间扩大。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之后,可用于“菜篮子”生产的资源有了较大的增加。这既为发展“菜篮子”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保持“菜篮子”产品总量和品种的供求平衡,防止区域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我国“菜篮子”产品流通范围小、渠道单一,质量卫生安全等问题比较容易控制。随着市场放开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突破了区域界限,生产主体和流通渠道多元化。这一方面有利于保证“菜篮子”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质量卫生安全管理的难度。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等投入品,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菜篮子”产品产量,另一方面也会因不合理使用导致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管理,科学指导,趋利避害。
三是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菜篮子”产品生产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总体上说,我国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物种资源优势,“菜篮子”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由于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国外市场又大量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还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我们的优势产品打出去,真正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加强进口管理,防止国外农产品冲击国内生产,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新的形势,目前,“菜篮子”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品种等方面提出的多样化、精细化的新要求,生产、流通等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质量卫生安全问题突出。近几年,农兽药残留事件、“瘦肉精”事件、食品中毒事件不断发生,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危害消费者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由于农药、兽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加上工业和生活“三废”污染,造成一些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一些经营者违法违规使用禁用品,致使有的产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物流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有的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市场秩序混乱。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市场监管不力,掺杂使假猖獗,欺行霸市,乱收费、乱罚款,影响了“菜篮子”产品的正常流通。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和质量不能适应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大路货”和初级产品生产过剩,优质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供给不足。四是流通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发育不够,营销方式落后,特别是中西部批发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基础设施简陋,检验检测手段缺乏,服务功能不全,交易成本过高。
解决“菜篮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把“菜篮子”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行动。当前“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解决“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重视“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建立稳定供给的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菜篮子”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任务是:以保障长期稳定供给为目标,以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为核心,加快实现由比较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保证卫生和安全转变,让城乡居民真正吃上“放心菜”、“放心肉”;逐步实现由阶段性供求平衡,向建立长期稳定供给机制转变,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放心肉”,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完成新阶段“菜篮子”工作任务,要有新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菜篮子”工作要以实现“两个转变”为目标,完善质量标准,强化源头管理,健全市场机制,加快科技进步,发展产业化经营。
——完善质量标准,就是要加快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标准,抓紧建立健全“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完善产地环境、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和动植物检疫等标准以及相关技术规范,使“菜篮子”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同时,要加大检验检测工作力度,引导生产者、经营者自觉地遵循质量标准。要建立“菜篮子”产品认证认可和产品标识制度,规范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和标识,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标识和监管。
——强化源头治理,就是要加大生产环节治理力度,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菜篮子”产品的产地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保证产地环境符合“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要求。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市场准入条件,尽快淘汰威胁食品安全的农资品种,严肃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资品种行为。三是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搞好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并遵循安全生产的技术规程,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四是加强食品加工业的监管。要从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的必备条件抓起,采取生产许可、出厂强制检验等监管措施,从食品加工源头上确保不合格的食品不能出厂销售,并加大执法监督和打假力度。五是强化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健全动植物病虫害测报预警与防治机构,尽快形成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加强检疫工作,严防国外动植物病虫害侵入。
——健全市场机制,就是要加强市场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城市骨干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应积极采用新的交易方式和手段。要引入现代营销方式和流通组织形式,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发展“菜篮子”产品的配送和连锁经营,建设跨区域、中继性物流中心。要严把市场入口关。各地要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建立“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强制检验检疫制度。突出抓好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不法经营活动,确保“菜篮子”产品正常流通。
——加快科技进步,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要围绕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调整科研方向和重点。加速优质专用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加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加快绿色、有机食品等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运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质量与流通效率。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手段研发,提供简便经济、快速高效的检验检疫技术与设备。
——发展产业化经营,就是要转变生产方式,建立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产销体制。目前我国“菜篮子”产品基本由农户分散生产,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难以控制。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发展产业化经营,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建立原料基地等方式,带动农户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的要求,进行“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以确保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要落实扶持政策,为龙头企业的成长壮大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销组织,特别是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保证“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把“菜篮子”产品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任务非常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要认真做好“菜篮子”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市长负责制。市长与主产区行政首长要共同担负起确保“菜篮子”产品供给和质量卫生安全的责任。对产品卫生安全出现重大问题并导致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要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保障食品安全的“三绿工程”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流通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和市场监测、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确定的分工和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工作。为加强“菜篮子”工作的协调和配合,经国务院同意,已建立了由农业部和国家经贸委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相互协商和协调制度,加强对全国“菜篮子”工作的检查和指导,为国务院进行“菜篮子”工作的决策提供建议。
同志们,抓好新阶段“菜篮子”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真抓实干,团结奋斗,为进一步丰富和繁荣城乡“菜篮子”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