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9月4日,联合国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持续发展世界峰会”。这是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关于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合国高峰会以来,各国首脑共商世界可“持续发展”大计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将对人类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过去十年,国际社会为实现“里约热内卢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的21项目标作出巨大努力,但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大潮冲击下,这些努力收效甚微。据联合国公布的材料,1990年至1998年,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贫困人口仅从13亿人降到12亿人。十年来,全球仍有11亿人无饮用水,24亿人无洁净水,营养不良者从8.16亿人减为8.15亿人;人口从52.5亿增到60.5亿人,到2010年将增至68亿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远未达到占其国内总产值0.7%的目标,2000年比1992年还减少了100亿美元;1.1万个物种濒临灭绝,9000万公顷的森林被毁。1992年至1999年,矿物燃料消费增长10%。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65年至1998年增长一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1%;预计到2020年还要增长75%。
发展中国家的日益贫困化是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所致,而全球气温升高、自然灾害加剧、环境严重污染却是发达国家过度消费水资源和能源等自然资源造成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托普费说:“富国要像目前这样继续消费,发展中国家将无望脱贫。”即将担任本次大会主席的南非总统姆贝基说:“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像今天美国人那样消费石油的话,中国每天需要8000万桶原油,这比目前世界原油日产量的7400万桶还要多!”十年来的教训和当前的严峻形势,迫使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提出要走经济与环保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即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增加发展援助,签订气象和环保公约,减免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改善南方国家的教育和生活条件等一系列措施,以便实现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所制定的目标。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打着“自由经济”的招牌,对上述措施持反对态度。美国不仅拒签“京都议定书”,不承担造成全球空气污染的重大责任,还带头抵制会议。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认为,目前在金融、投资和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只考虑短期利益,极少与“持续发展”协调一致。他号召各国首脑拿出政治意愿,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为重,就“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环保政策取得共识。
此间国际问题专家认为,美国坚持的“掠夺性发展”与“持续发展”背道而驰,在一超独霸世界的态势下,约翰内斯堡世界峰会将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报日内瓦8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