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的8月,比利时两名失踪女童的尸体被发现。近期,英国两名失踪女童杰西卡和霍利遇害的消息,再度引起欧洲各国民众的关注。许多家长和儿童保护组织呼吁:欧洲必须认真反思,对犯罪分子利用媒体诱骗青少年的现象必须严加防范,不要让悲剧重演。
1996年8月,经证人揭发,39岁的电工马克·杜图和他妻子被警方收审并承认杀害了数名女童。警方在其后花园的地窖里找到了4具幼女的尸体,其中两名为1995年6月失踪的比利时8岁女童朱利和梅丽萨。她们被关押、虐待,并活活饿死。
女童被害惨剧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公众的愤怒。1996年10月,30万人在布鲁塞尔游行,人们高喊:“绝不让悲剧重演!”在受害者朱利的父亲让·德尼斯倡议下,比利时于1997年成立了“关注儿童中心”,其宗旨就是呼唤欧洲各国民众,警惕猥亵、虐待儿童犯罪。近期两名英国幼女失踪后,德尼斯先生始终关注案情的进展,并给杰西卡和霍利的父母写信表示慰问。他认为,在此类事件中,社会各界的介入可以起到关键作用。这就是成立“关注儿童中心”这类民间组织的重要意义。
英国两幼女失踪后,比利时列日地区的一位母亲呼吁,青少年出版物应对征友广告严格检查,她希望法律界加强对网络等媒体管理的立法,防止青少年被色狼诱骗。
1998年,她的儿子因在某青少年刊物上刊登征友广告,而成为一狱中罪犯的目标。此人名叫让·克劳德·拜尔堂,因在儿科病房诱奸了9名少年被比利时蒙斯地区法庭判处无期徒刑。服刑期间,他贼心不死,在其订阅的青少年刊物上冒名征友。这位母亲向比利时法院起诉了该刊物和当地政府,认为两者都应对罪犯冒名邮寄和刊登广告负责。
同时,她决定揭穿更多“假少年”的真面目,用事实向世人发出警告。她注意到一位自称“阿兰”的11岁少年,在征友广告上称自己崇拜美国一青春偶像,而通常只有8到10岁的女孩才会喜欢这名歌星。她决定顺藤摸瓜,以11岁女孩的名义回信,声称也喜欢那位美国歌星,还收集了许多有关资料。对方很快答复,希望见面并交换纪念品。信中故意留下的文字错误,自然很难逃过这位当过法语教师的母亲的眼睛。骗局很快被揭穿,“阿兰”其实是个29岁的男子。警方在他的房间里发现很多小女孩崇拜的偶像照片,但由于其并无违法行为,而不能对其定罪。两周后,“阿兰”的广告又重新出现在刊物上。
这位勇敢的母亲认为,这件事充分说明,患有恋童癖的罪犯肆无忌惮地利用媒体寻找猎物。在法国,在青少年刊物上登广告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编辑部对征友者的检查也较严格。但司法方面的漏洞却是致命的,即只要“假少年”未使用淫秽文字,就无法对他们诱骗行为定罪。她哀叹:“等孩子遇害再惩罚罪犯就太晚了!”
自由比利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卡特琳,接待过1600名曾遭受性虐待的儿童。她发现家庭不幸的孩子最容易被罪犯引诱。贫困、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被陌生成人的关心和善意所吸引,事后又不敢向家长透露自己遭受的痛苦,因此常常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如一个女孩感到自己和一个成人的关系有点不正常,却不敢告诉妈妈,因为母亲常指责她过于关心男女之间的事。假如她能意识到妈妈可以保护自己,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卡特琳认为,不应让儿童上网“冲浪”或聊天,更不应让他们接触黄色录像带和期刊。“在世界上某些地方,孩子们被迫去打仗和卖淫。在我们这儿,电视里的暴力、谎言、腐败和成人广告,已经夺走了他们的童年。物质追求造成对金钱的崇拜,大人们把挣钱看得比做人重要,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没有耐心。一些女孩的衣着过于性感。应该让她们懂得,在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前,绝不能偷食禁果,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只能给她们带来痛苦。”
这位专家建议,家长不应限制孩子与别人交往,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以及时避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