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南方某市,到2001年底,非公有制企业已发展到7万家,按户籍人口计算,平均每16人就拥有一家企业,这一比例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民营工业企业1.7万家,从业人员近60万,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5.6%。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中产值超过千万元的有近千家,超亿元的近百家。
应该说这是非常喜人的成绩,不但是民营经济的成绩,也是市领导的成绩。然而该市市长仍心存忧虑:许多民营企业还是“夫妻店’、“兄弟档”,产权不明晰,没有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家多是洗脚上田的,年岁渐大,将来企业的接班人问题逐渐提上日程;职业经理人在市内的民企中也不多见;此外,小企业多、总量大而质量欠缺也是弱点。
从政治责任感和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方面来说,市长的忧虑是很让人感动的,但所忧的问题却是可以商量的。首先是民营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夫妻店”、“兄弟档”型的家族管理方式很普遍。这种管理方式并不一定就不好。它适应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降低了管理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在。如果报道中所说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指“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话,应该说家族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现代模式,并未过时,国外许多资产规模很大的企业,至今也仍采用着家族管理的方式,有些企业办得还相当有影响。如果报道中说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指现代企业制度的话,则此种制度对于中小民企是否必要,还是个问题。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产权多元化,这就要求引入外来资本,民营企业出资人愿意不愿意这样做,这应是他们自己的事。而现代企业制度更适应规模非常大,生产经营形式特别复杂的企业,中小企业没有发展到那种规模和程度,也不一定非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不可。
再说小企业多、总量大的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它们不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还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所以说小企业多也没什么不好的。当然不排除有的民营小企业最后可能发展为“联想”那样的大公司,但那毕竟是极少数的,在市场中,中小企业总是占绝大多数的。如果要让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不但不可能,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还有职业经理人和“接班人”的问题。外聘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定式。中小企业外聘职业经理,如果会计、出纳仍是家族人员的话,那经理怎么工作?也就是说,职业经理人的问题牵涉着企业组织结构的一系列改变,如果民营企业本身没有这个要求,政府管他干嘛?至于企业的接班人,既然是民营企业,既然是家族式管理,这个问题也是不必政府过多地操心的。
总之,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政府的功夫主要应放在搞好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上。特别是在保护产权、维护交易秩序、公正调解与裁判利益纠纷等等方面,政府的任务极重。从民营企业发展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来看,相信该市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很有心得的,毋庸赘言。本文只是就有关报道所提及的市长所忧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