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师大社会科学处、经济学院、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新时期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师大英东学术报告厅举行,原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桂世镛、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以及张卓元、赵人伟、李晓西、刘伟、李子柰、杨瑞龙、邹东涛等数十位首都经济学界知名学者汇聚一堂,就如何作好新时期的经济学学科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研讨。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经济学科发展有着牢靠的基础。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中国经济学研究也已经从模仿照搬阶段开始进入原创阶段,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学研究群体。与会者认为,有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中国经济学今后怎样发展?与会者认为,模仿、修正、替代,都是行不通的,唯有创新,才能够使中国经济学发展进入世界,融入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经济学家首先要成为具有自主意识的主体,经济学发展首先要学科建设定位准确。与会者强调,中国经济学科建设一定要为当前中国经济建设中心这个任务很好地服务。需要有一些人坚持纯理论研究,始终处在学科的理论前沿,为这门学科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需要一大批学者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指导社会活动,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改革开放初期,不管从事哪个门类的经济学家都高度关注农村的变革,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和当时经济学家热身投入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有直接的关系。今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一定要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不断地向前推进。与会者提出,经济学科的建设还要高度注重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
经济学是一个致用的学科,方法论上要有实事求是的实践的观点。有学者提出,作为一个经验的科学,应当少一点形而上学。什么能解决中国民族的现代化,解决中国民族在发展中最紧迫的问题,我们就用什么,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的标准。经济学是一个致用的学科,因此在方法观上,首先要树立实践的观点,创造的观点。中国的问题要中国人自己来解决,经济学作为经验的科学,要解决中国应用的问题就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与此同时,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需要人文关怀。经济学虽然是讨论金钱问题、利益问题,但是它需要有人文关怀的提升和支撑。经济学学科建设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否则就不是社会科学。
经济学科要寻找新的生长点。近年来,经济学成为学生选择的热点,究其原因,是市场的需求使然,同时也是经济学科本身发展的结果。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经济学科大的范围内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生长点,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使得我们的经济学科整体力量大大提高,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学习经济学科,从事经济学科的工作。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学科新的生长点是什么?这需要深入分析。研讨会上,有学者就经济数量分析等学科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并认为这可能是二十一世纪初经济学科新的生长点。
与会学者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冷点的关系,经济研究工作者要有一颗平常心。经济学发展现阶段应该有很好的深度。我们已经不是亚当·斯密时代了,社会分工很细,经济学里面有很多的分支学科,而且有很多的专题。热点往往是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和焦点,吸引了各方面众多的学者攻关,是中国转轨时期的必然现象。当然解决热的问题要有坐冷板凳的修炼,钻研“冷”问题要有宁静致远的心态。
关于经济学教学的建设,有学者强调,学生走进高校,诚如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要画什么样的图画,是作为经济学院的老师、作为经济学院的学校应该规划的东西。也就是说,应该学什么?过去,在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教育上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在教育当中重视结论,重视答案,重视感觉,重视感情,把教学当中的教条主义照搬照抄,这肯定是不行的。学者们强调,经济学作为教学科目的时候,首先把它作为一种科学,经济学主要要了解一个社会的资源是如何配置的,通过经济学教学让学生们知道,一个社会的财富是如何创造的。它或许不能让学生通过学经济学成为一个富人,但是可让学生知道这个社会的富人怎么产生的,财富创造的机会和创造财富的机会到底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把握这一点。经济学的教学要教给学生如何找出答案的过程,给学生一个手段,因而有必要吸收国外大学在几百年里所形成经济学教学与系统的做法。也就是说,经济学要国际化和现代化,这是大势所趋。也有人谈到,师资问题是阻碍国际化、现代化的最主要的因素。现在要实现新的转换,老师知识构成不行,要“海归派”和“本土派”结合。单独是海归派,照搬西方的不现实,完全靠本土派解决中国的问题,也不现实。再者,要解决现代化的问题就要解决专与宽的问题,我们制定教材方案非常大的问题,是怎么解决专业化和宽口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本科一定要宽,然后再考虑专。
研讨会上,北师大校长钟秉林教授到会讲话,史培军、李、唐任伍、赖德胜等北师大有关部门的领导、教师与学生二百余人出席了研讨会。